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148章 刘知远登基称帝(1 / 2)

加入书签

等到契丹进入了中原,虽然刘知远还有数万精兵,但是他也知道,他现在绝地不是契丹的对手,先不说契丹方面骑兵数万,就是汉族的降兵就有十几万,现在根本没有办法打,所以刘知远也是很识时务的,选择了暂时的退让和妥协。

于是刘知远一方面急忙把大军撒出去,在河东四面八方全部严密防守,一旦发现契丹大军立刻传信,他对于契丹还是心存戒心的,他担心万一耶律德光进入中原之后就想着兼并河东,那他就危险了。

与此同时,他还派了一个大臣叫王峻的带着三封奏章交给了耶律德光,这里面第一道是恭喜耶律德光顺利进入中原,可喜可贺,恭喜契丹成为中原之主,这基本上就是表示他承认了契丹对于中原的所有权。

说的是河东地区民族关系复杂,政局不稳定,所以他不能离开河东亲自到中原面见耶律德光,感到很遗憾,也希望耶律德光能够理解他。

第三道就是希望契丹能够把包围河东的大军撤走,因为契丹大军不走他就不能及时会给契丹皇帝上供进奉特产珠宝之类的。

这三道奏表,可以说循序渐进,还是很有艺术的,耶律德光看了第一道奏表,觉得河东这是服软了,第二道虽然刘知远没来,但是诚意到了,第三道刘知远再次卑躬屈膝,这让耶律德光很高兴,他觉得刘知远已经是决定跟着他混了,已经不构成威胁了,于是就下诏表彰了一下刘知远,这意思就是天下的藩镇赶紧想刘知远同志学习吧。

耶律德光这样做也是为了拉拢刘知远,其实他的心里应该也明白刘知远没有这么容易真心实意的跟着他干,但是刘知远的示弱,让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招抚刘知远的可能。所以他对于刘知远也是比较上心的。

据说耶律德光在回复刘知远的奏表的时候在刘知远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儿”字,按照契丹的习俗,这一种做法表示亲近,只有关系十分近的人才会这样称呼,随后又赐给刘知远“木拐”这个木拐可千万不要小瞧,这可是赐给受到优待的大臣的高等待遇,当时在契丹享受这一待遇的也就一个曾经进攻过刘知远的伟王。

耶律德光让王峻把这些东西给刘知远带回去,而在路上“木拐”的威力展现了出来。

因为王峻出去的时候是把“木拐”拿在了手里,结果在路上只要是契丹人看见了要么就跪下要么就恭恭敬敬的让开,这让王峻很有面子,其实“木拐”在手就相当于耶律德光亲临,当然这主要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实际权力不大。

后来耶律德光也算是够有意思,就把围着河东的大军撤了回来,刘知远也知恩善报,派人带着很多河东的一些特产,还有大量的宝物送给耶律德光。

但是耶律德光却很不满意,原因就是这一次他看得出来,刘知远并不是真心实意的归顺他,因为现在他已经把河东的包围撤除了,但是刘知远却不亲自前来面见耶律德光,这一方面表现了他对耶律德光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刘知远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耶律德光这一次没有给刘知远留面子,直接就给刘知远的使者说道:“你们家主子不和晋朝廷一条心,现在也不归顺我,他到底是想干什么。”

耶律德光在这里说的不和朝廷一心就是说的刘知远在河东的时候,不帮助石重贵对抗契丹,在石重贵向刘知远求援的时候,也不出兵。

刘知远听到这句话,心里还是很着急的,这表示这耶律德光对他基本上已经没有忍耐力,这是在逼他表态,要他明确的做一个答复。

此时刘知远的一个属下,叫做郭威,他对刘知远说道:“契丹对咱们恨得很深啊,想和契丹和解基本上没啥可能了吧。”

这句话,让刘知远动了心思,但是他知道现在还是不是对契丹亮剑的时候,而此时他的另一个部下叫做王峻,也就是第一次被刘知远派去找耶律德光上表的使者,他认为契丹人在中原不得人心,早晚是要完蛋的,现在只要等机会就好了,而且现在契丹可能根本顾不上河东。

对于这个见解,刘知远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随后就有人劝刘知远起兵进攻中原,但是刘知远却深深地知道现在绝对不是最好的机会,现在契丹方面刚刚进入中原,士气正高,而且降兵十多万还有大汉奸杜重威在中原,这些势力并不是一个河东能够应付过来的。

于是刘知远对他的部下们们说道:“契丹到了中原,无非就是为了财物,等到他们抢个够了,他们就走了,而且现在夏天就要来了,他们过惯了凉爽的夏季,已经不习惯炎热的夏季,所以他们夏天的时候一定会返回契丹的,那时候咱们的机会就来了,而且这样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就在刘知远还在等着机会的时候,南唐此时也有了动作,他们国内当时就议论纷纷,大臣们要求赶紧集结兵马,立刻发兵中原,不然的话一旦契丹方面离开,那么各地的藩镇肯定会蹦出来的,那时候在想要收复中原就难了。

当时南唐国内议论纷纷,而南唐当时的确有进入中原的实力,只是很可惜当时南唐正在福州附近集结大军,在北面组织不了进攻,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