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605章 交给林楼吧(1 / 3)

加入书签

吴委员之前已经通过气,并且说服了他们,所以接下来的工作就顺畅了不少;虽然有人会下意识认为,把北京的整体城市规划方案交给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有些荒唐,但是一想到这位年轻人已经是中科院的院士了,而且他写的著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规划师们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重要参考文献,甚至还有多个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于是就只能闭嘴了。

专业上没有问题,剩下的就是能不能获得领导的信任了,在这方面林楼同样没有问题,这些年他一直经常去给大领导上课,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都没少讲,有时候领导兴致来了,还会和他聊起在下面考察时遇到的城市规划问题,让林楼来讲进行分析,几年时间下来,他的专业素养已经获得了领导们的认可。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走完了流程,林楼就接过了吴委员的责任,开始率领团队主导下一版本的北京总体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吴委员原本想直接退出来,林楼却一再挽留,于是吴委员继续担任组长,林楼挂着副组长的头衔全面主导工作。

吴委员对他的支持很多,涉及到专业上的问题,就算有疑问也不在会议上指出,而是下来再和林楼沟通;要是有人仗着资历深发牢骚,吴委员就会立刻站出来,对方一看吴委员出马,也只能怂了,要论资历谁比得过这位啊。

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北京在未来的定位问题,在历史上,北京的城市定位也经历了多次变化,57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中指出,北京不只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而且还应该迅速地把它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

到了1958年,又变成了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还要把它迅速地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1983年,确定北京城市性质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不再提“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工业基地”。

上个版本中,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而本次规划明确了北京未来的城市性质:新规划将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北京渐渐取消了在工业方面的发展规划,甚至也不在争取经济方面的称号,着重于政治和文化方面,现在又增加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或许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吧,已经不需要首都承担太多的责任了。

可是想要做到宜居两个字又谈何容易,上一世林楼在北京生活的时候可没有少吐槽过这座城市,想让一座两千多万人的超级大都市变得舒适,这可是太难了!通勤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都不是仅仅依靠城市规划就能完全解决的。

而且现在还有奥运会,在制定这份规划方案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到奥运会的问题,这对规划方案的制定有好有坏,坏处是增加了工作难度,而好处则和当初举办亚运会一样,可以利用大型体育赛会的机会,进行更多的城市基础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林楼记得日后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好多公知都开始喷花这么多民脂民膏举办奥运是劳民伤财,可是他们拿出来的账目清单根本经不起琢磨。

他们动辄说北京奥运会花了三千多亿,可实际上,包括场馆改造、设备更新、运动员比赛食宿、开闭幕式等主题活动、人员工资、行政法律成本以及各项补助加起来,奥运会和残奥会一起的总成本只是20206亿元而已。

新建、扩建体育场馆总投资一百三十亿,而这些场馆都是可以继续长期使用的,也会继续带来收益,将其完全算成一届奥运会的成本,多少有些不公平。

其中最大头的要数改善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水资源和环境改善建设、人民生活基础设施等等,共计2800亿元左右,加上这些才三千多亿,而且这部分之处本身就在十一五规划里面,因为奥运会的原因由2010年提前到2008年完成,并不是说不办奥运会就能把这笔钱省下来。

最后的收益也是巨大的,奥运投入期(2001-2008)北京市gdp平均增速118,约1由奥运会贡献,人均gdp翻了一倍多;全国范围内奥运经济潜力的释放达6000亿元以上;同时承办奥运会带动了北京建筑、交通、环保和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奥运经济带来的辐射效应拉动北京市旅游、商业、会展等消费增量约1000亿元,提供了200万就业岗位。

在社会效益上也是成果显著,国家与民族凝聚力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与素养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快打响了中国与北京的国际知名度,提升了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地位;奥运精神中的绿色环保、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深入人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观念上改变。

这其中林楼最感慨就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他意识到,中国人也能做到外国人曾经做过的事情,而且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好到后人难以超越的地步,看过了北京奥运会,再去看伦敦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