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39章(1 / 2)

加入书签

因为秦法的严苛举世皆知,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而免除处罚。如果臣子无诏上殿,不仅不会被奖励,还可能会被杀死,甚至会影响到他的族人。

沙丘之变也同样如此。

深思熟虑的李斯知道,赐死的诏书一旦下达,上郡的扶苏和蒙恬就绝不会活下去。始皇“威令素行”,公子扶苏不会违背秦法规定,用那三十万大军反攻始皇;也不会违背父皇的意志,苟且偷生。

对于扶苏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是权力?是自己?是子女?

在秦始皇教导下长大的公子扶苏,心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大秦。

秦朝的立国之本是法制。

当年商鞅徙木立信,方才让人民对法律敢于信服。为此,他不惜得罪秦朝的宗室群臣,甚至对当时的太子之师公子虔处以割鼻酷刑。

因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2”

现在,扶苏手中有一封不知是真是假的诏书,这封诏书是真的也就罢了,如果这是假的,他能用边关的三十万兵马攻打咸阳吗?

他不能。

后世唐朝一朝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上位。他虽然的确是最好的帝王人选,但是这样的登基方式也造成了整个唐朝伴随着无数的宫廷政变和亲人夺权,皇权的威慑力极大减弱,也造成了相当程度上的社会动荡。

此时的扶苏不知道唐朝的乱象,但是他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如果他真的起兵,秦朝等级森严的法制就会自上而下的化为泡影,自商鞅变法而来的法律信用一朝崩塌。那些蠢蠢欲动的六国遗民就可以有了犯上的借口——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公子扶苏都不遵守秦朝的法律了,还有什么资格要求我们遵守呢?

所以扶苏会自杀,也只能自杀。

那么,扶苏会发觉这诏书是被篡改的吗?

可能性很小。

要知道,秦始皇的威望十分之高。公子扶苏和蒙恬“不敢复请,亦知始皇之鸷悍而不可回也,岂料其伪也哉?”

秦始皇是在东巡途中重病,同时秘而不宣。远在上郡、消息滞后的公子扶苏和蒙恬将军怎么料想到他们仅仅四十九岁的皇帝就此一病而去了呢?

而且……而且,那是秦始皇啊!

他是嬴政,是统一六国的大帝,是开拓一个新世界的雄主。

他是蒙恬身后信重他的主上,是公子扶苏心中重视他的君父,是“秦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之不可测”,是用一个名字镇压天下叛乱的——

无上的神。

这样的秦始皇,谁能想到他会暴毙于沙丘呢?

——谁敢质疑他的权威呢?】

《始皇论》(下)

扶苏看着天幕,不禁泪流满面。

他真的从未想过他的父皇会崩逝。

不同于后世帝王家父子之间的提防和猜疑,扶苏对嬴政其实有一种灼热的崇拜——

这个立前所未有之功业,有如高山一样矗立的男人,是他的君主、他的父亲啊。

但是这座山崩塌了。

扶苏自尽,他自觉有愧于大秦、有愧于蒙恬、有愧于公子高……但是此时的他有些恐惧地感受到自己心底的庆幸。

——在这个时候死去,就不会知道父皇山陵崩了。

然后更大的愧怍自心底袭来——扶苏!你怎么能如此懦弱!父皇教导了你那么多年,他崩逝后,你本该支撑起大秦,继续走下去,但是你竟茫然不知所措,还有这般庆幸之意……

于是总是温文尔雅的公子扶苏难得失态地伏地痛哭,留给其他人杂七杂八的思绪和考量。

【哦,不对,有人——蒙恬质疑了。

这位帝王心腹敏锐地察觉到诏书的问题,他劝诫公子扶苏说,始皇没有确立太子,让您作我三十万大军的监军,这是多么重要的任务!现在只有一个使者前来送来旨意,您怎么知道这不是假传圣旨呢?

这样条理分明的苦心劝告却没有止住扶苏。

我们不知道扶苏想到了什么。

是晋献公派太子申生带兵,最后想要申生死?还是楚平王欲废太子建时, 让太子建居城父守边?

我们知道的是,最终——最终在使者的催促下,扶苏并没有听从蒙恬的苦劝,他引剑自尽,只留下一句话:“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如果我的君父要让我去死的话,我为什么还要再去问他一遍呢?!

“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的公子扶苏就这样死在上郡的寒风中,而对赐死诏书半信半疑的蒙恬却也并没有逃过这一劫。

作为李斯、赵高的政治对手,他和弟弟蒙毅被囚禁、卸职、毁谤……赵高怨恨曾经犯罪时蒙毅没有袒护他,极力诬陷蒙氏兄弟,检举弹劾他们。

于是蒙毅被杀,蒙恬吞药自尽。

在死前,蒙恬留下两句泣血之语。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