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61节(1 / 4)

加入书签

三人告辞之后,不多时,因为下雨而安静下来的各个衙门便都忙碌了起来。好在救灾的事常有,所以大家按照规矩来办事,倒也算忙而不乱。

然而没等所有人松上一口气,去江南传旨的使者很快送回来一个消息:江南也遭了洪灾,比别处更严重!

这位使者刚进江南境内就发现不对劲,一番访查,便得出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此时他甚至还未深入江南腹地,也没有见到那几位大商人。但他不敢继续往前走,索性先加急将消息送回来,等待皇帝圣裁。

据他所说,江南的情形其实有些复杂。今年年初,桓衍通过了一项政令,取消了先帝当年对江南的种种限制,不但不再限制商人以粮食换购盐铁茶券的数量,也不再限制江南百姓在地里种什么。

于是一夕之间,江南八成的土地上都种上了桑苗,只有最守旧的那些百姓,才坚持继续种粮食。

所以,明明按理说江南的粮食早熟,一年可以收割两次,这会儿应该可以收第一波了。但实际上收上来的粮食寥寥可数,导致本地的粮价都涨得不像样子。

好在没多久,就有商人放出粮食来。虽然粮价还是高,但是大部分百姓咬咬牙也买得起。

再说,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种桑养蚕,等布织好了卖出去,还是比种地要赚的。谁料这个月,突然就遭了水患。江南临海,水患可不像是北方这种程度,那是街上的水都能淹到一人多深的!

这么深的水,不用说,大部分才种了没几年的桑苗和小桑树都被淹了。而这会儿,偏偏又是夏蚕最关键的时刻,每一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桑叶,桑树被淹,稍微有底蕴的人家,还可以高价买桑叶来喂养,普通百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蚕饿死了。

在那些有种植园的大户而言,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虽然水淹了大片的地,很多蚕都死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今年江南丝绸布匹的产量必然会锐减,那价钱就会疯一般地涨上去,他们是不可能亏的。若是自家就有商队,那就更赚了。现在的损失,将来总能从别处找回来。

可是百姓们本来就要买不起粮食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全靠这一批蚕,如今什么都没了,立刻就陷入绝境之中。

本来这么严重的情况,应该尽快上报朝廷,请求赈济。毕竟江南的常平仓比别处更不如,储存的粮食还不如布匹多——粮食和布匹都能用来完税,百姓自然是有什么就交什么了。

然而几家大商人看到了商机,怎么会允许官府破坏他们的计划?于是联合起来压制住各处衙门,封锁消息,以至于当地遭灾一月,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竟半点消息都没有传出来!

恼羞成怒

“放肆,放肆,放肆!”桓衍收到这个消息,简直怒不可遏,几乎将勤谨殿里能砸的东西都砸了一遍。

在殿内侍奉的太监和过来送奏折的小太监都吓得跪在地上,低垂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更不敢劝,只能任由他发泄。

他们是这世上最接近权力中枢的一群人,也就更明白桓衍是为什么在恼怒。他恼怒的不是江南水患,不是大商人们罔顾百姓、囤积居奇的作为,而是自己身为圣天子,却被这些商人给糊弄了!

他给了他们地位和利益,以为这是双赢的举措,谁知道却只是养大了他们的野心,这群人追逐利益的时候,可没有考虑过他这位高高在上的帝王,更没有想过要顾虑他的面子。

这让桓衍如何不恼羞成怒?

他因为出身和自幼经历的缘故,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脸面,当上皇帝之后,纵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痛快,但却也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如今却发现,无论他站得有多高,总有人在跟他作对。

好在桓衍也不是初登基的时候了,那时他在朝堂上,不管说什么都有人顶回来,才叫难受。

而现在……他至少有一部分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行事。桓衍重新坐下去,扬声叫道,“桓安!”

“老臣在。”桓安依旧是不慌不忙的样子,连声音都是沉稳的,他走到桓衍面前,低头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以前桓衍很喜欢他这种从容的姿态,觉得这样很有大家风范,不愧是太-祖调理出来的人。甚至自己私底下也未尝没有悄悄模仿过,在群臣面前短出个大气沉稳的模样来。然而此刻,他看着桓安这样的做派,竟觉得有些刺眼。

只看这满地狼藉,就知道他永远做不成这样的人。

“什么吩咐?”他将奏折丢在桓安脚下,“你选的人,你没什么要解释的吗?”

桓安弯腰将奏折捡起来,翻看过后,整理好重新放回御案之上,这才开口道,“陛下容禀,老臣亦不知这些人私下竟如此胆大,明明蒙受皇恩,却不思回报,反而想方设法跟朝廷作对。”

他说到这里,微微缓和了语气,继续道,“不过陛下也不用太过忧心,既然这些人不听话,那再换听话的便是。陛下乃是天下共主,想施恩于谁都可以,不想施恩的时候,收回便是。至于别的,直接交给中书堂那边处置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