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179节(2 / 3)

加入书签

就行,以你的才学足够胜任了,如何?”

苏泽看到自己早早达到lv3级,却一直没提升的“讲学”技能,立刻说道:

“老师,我也是得益于这个课程才考上的秀才,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愿意讲!”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

“汝霖兄!”林清材惊喜的看着苏泽。

苏泽也连忙和他打招呼,林清材确实不错,并没有因为自己没考上而疏远苏泽和陈朝源,反而坦然向他们学习。

自从陈朝源在县学上学之后,林清材更是担起了《拍案惊奇》报社的工作,这都让苏泽对这位同学非常的看中。

“我听海教谕说了,这次是汝霖兄给我们讲课?”

林清材的话中带着惊喜,他知道苏泽的能力,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苏泽点点头,他向林清材询问道:“这次海教谕招收的学生都是什么来历?”

教学自然要讲究因材施教,苏泽向林清材询问这些学生的来历,也是为了更好的给他们讲课。

林清材说道:“这次海教谕新收了八名弟子,都是南平县寒门子弟。”

苏泽越发觉得寒门这个概念空泛,在最早的时候寒门也是门,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寒门也出过张华这样的宰相,就算是“寒”也是家族产业庞大的大地主阶层,只是不如高门大族那样有家传的学问,又或者是祖上没有显达过。

但是在明代说寒门,已经和后世的说法差不多了,也就是苏泽这样的卫所中低层军官子弟,小地主自耕农,又或者是在县城为生的市民阶层后代。

苏泽突然萌生起了一个想法,既然要造反,那肯定要搞清楚如今南平县各个阶层的诉求,掌握整个大明的阶层倾向。

这不就是乡野调查吗?

苏泽暗暗反省自己,最近和方知府这样的上层阶级接触多了,思想上有些脱离群众了。

固然有方知府这样的想要做事的上层精英,但是想要造反还是离不开底层的支持,特别是广大百姓群众的支持。

而百姓群众是个筐,饿得活不下去的流民是百姓,在南平城外的自耕农也是百姓,城市小资产也是百姓。

这不仅仅是简单概括的有产无产,而是一个个有各自利益诉求的群体。

而给海瑞的学堂授课,正好是剖析南平县城底层知识阶层现状的好机会。

林清材说道:“这些年宗社的社学式微,就算是富裕人家也不太请塾师了,能在县学进学,都要感谢海教谕了。”

苏泽问道:“为何社学势微?”

林清材叹息说道:“现在普通的宗族办的社学,可能十几年都出不了一个秀才,我们侯官林氏除了本宗的社学,其余支脉的社学都停办了。”

社学,就是宗社办的学堂,林家这样的大家族会聘请塾师,让族中适龄的子弟开蒙读书。

侯官县林氏是出过进士的大家族,是福建有名的书香世家,只可惜林清材这一支是分出来的支脉,迁往南平县居住的,至今连一个举人都没出过。

苏泽拿过一支笔,开始记录下来:“林兄,那参加科举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呢?”

林清材说道:“大家族延请名师,官宦人家的私塾,福州府和泉州府那些大家族,甚至还有请致仕的进士来讲课的,又怎么比得过啊。”

“苏兄你看了没有,这些年来中举的,都是以福州府和泉州府的居多,再下来就是兴化府,而解元年年都是出自福州府。”

林清材叹息一声说道:“其实对我们这些小家族的子弟,能中个秀才就谢天谢地了,可能会寒窗苦读几年考一考举人,进士是完全不敢想了。”

“所以这些年来,那些小家族也日渐消了科举的念头,族中子弟也日渐不读书了。”

苏泽将这些记录下来,若是要做乡野调查,这倒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大族子弟进学早,教育资源丰厚,自然更容易考上科举。

而考上之后又能有更多的资源,反过来反哺家族,于是形成了侯官林氏这样的科举大族。

南方还有经济优势,北方科举干脆被一些大家族垄断了,出过一门几进士的科举神话,这背后都是阶层固化的影响。

苏泽问道:“这些寒门子弟不读书,他们以什么为生?”

林清材对此非常的熟悉了,他家就是那种小地主,他立刻说道:

“帮着家里打理田产土地呗,城中如果有产业的就进城打理产业,不过这些年进城的日渐少了。”

“这是为何?”

林清材笑了笑说道:“还不是怕城里这个销金窟,把人学坏了。不少小家族子弟进了城,就沉迷于青楼和赌坊,赔了家里的产业,如今这些人家的弟子多是留在家中打理田产。”

苏泽记录下来,“失去阶层晋升梦想的小地主阶层日渐堕落。”

林清材又说道:“不过如今南平城内商人子弟读书的日渐多了,另外一些在县城谋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