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381节(1 / 3)

加入书签

李长风这句话又让李炜意动了,去大同做买卖的周期太长了,还有做买卖的风险。

按照儿子的说法,出售边贸资格,这才是坐收渔利的生意!

李炜又说道:“可是太子殿下只是让李家去做生意,这资格怎么卖?”

李长风立刻说道:“这还不简单,只要是买了资格的商人,就是李家的掌柜的了,李家的人自然就可以进边市了,那十三家商人难道每次做生意都是家主亲自去的?”

李炜眼睛一亮说道:“那就这么办!”

七月一日,就在明廷还在骚操作不断的时候。

京师。

苏泽正带着护卫,市场京师城外的农田。

“大都督,这里曾经是定国公家的庄子,如今这些田都已经分了,都种上了大都督带来的土豆和豆子。”

因为京师作战的时候差不多是春耕的时候,耽误了今年的农时,没办法种小麦水稻。

所以在分田之后,苏泽推广京师百姓种植他带来的土豆种苗。

分到田的百姓,不肯种植土豆的,也就种上了豆子。

这也是灾年常用的办法,豆子的收获周期短,一年四季中的很多时候都可以种植,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百姓就会种植豆子充饥。

土豆也是同样的道理,后世在战时和饥荒时期,土豆也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不过豆子和土豆这种应急食物,亩产量还是不如水稻和小麦,如果长期战乱种植这种粮食,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粮食短缺。

看着地里长势茂盛的土豆苗,苏泽询问身边的王锡爵道:“今年的秋税的事情怎么样了?”

王锡爵立刻说道:

“再过大半个月,这些土豆和豆子就能收获了。”

“已经对官吏进行培训了,按照大都督《告民三则》的承诺,以明初的田赋税率征收,只收实物。”

苏泽点点头说道:“这批粮食入库后立刻运到天津装船。”

苏泽又对王锡爵说道:“你手下那批官员一定要带走,东南急缺政务人才,这些人在京师锻炼了几个月,可不能留给明廷!”

王锡爵笑着说道:“大都督放心,要是大都督不带他们走,他们才会闹呢,以明廷的党争烈度,他们又帮着大都督分了权贵的田,留在京师才是一个死呢。”

苏泽又说道:“许国那边也是,凡是得力的匠人分批转移,天津那边的新船已经造好,有多少人带多少人走!”

看着田里的庄稼,苏泽也有些舍不得,只可惜现在的京师,想要守住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且不说民心这种比较虚的东西,苏泽的鸟铳和火炮军队,都是极端依赖后勤补给的。

药火,炮弹,替换零件,都需要从福建浙江运过来。

京师周围的明廷军队很多,这些士兵都是东南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苏泽同样不敢冒险。

如今打击明廷威信,分裂明廷的目标已经达成了,苏泽已经准备退路了。

不过虽然已经准备退出京师,但是苏泽并不准备完全放弃北方。

返回到了京师的军营中,苏泽招来了麾下将领。

“大沽的工程怎么样了?”

林良珺立刻说道:“已经快要完工了!”

苏泽留在北方的钉子,就是他在大沽城修建的棱堡。

棱堡的城墙和普通城墙不一样,是交错曲折的,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

大沽口的棱堡是在大沽炮台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除了陆地上的防御之外,还包含了港口的炮台。

这座棱堡依山靠海而建造,棱堡上安装的都是东南新军最新式的火炮,将整个大沽口的港口也囊括进了棱堡防御中。

苏泽已经在棱堡中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同时还在棱堡中囤积了清水,此外还有一条山泉引入棱堡中。

棱堡可以驻守一千人,根据参谋部的计算,明廷就算是完全围困住这座棱堡,这些食物和淡水也足够守军吃上半年。

实际上,这种情况很难发生,大沽棱堡连着港口,以明廷的水师力量,根本无法封锁港口。

有了这座棱堡,苏泽就可以保证自己退出京师之后,依然保持对北方的影响力。

可别小看这么一座小小的城堡,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郑成功收复宝岛的时候,最艰难的一战就是攻打热兰遮城。

热兰遮城,就是后来的平安城,荷兰人在这里修建了棱堡,棱堡内的士兵也就只有一千人。

而郑成功足足动用了两万人的军队,这还是明末已经引入红衣大炮等西洋火器的军队,足足打了二十多日,还付出了相当大伤亡的情况下,才最后夺回了热兰遮城。

以现在的明廷的火器水平,再加上东南在火器技术上的优势地位,苏泽相信明廷无论如何都拿不下大沽棱堡。

而且大沽棱堡还有海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