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34节(2 / 3)

加入书签

面意思上的“无为而治”——什么都不用干就能纵享大唐盛世。

李林甫的机会兴许快要来了。

张九龄该怎么和这样一个人共事?

李泌心中思绪万千,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来。

他静立在殿外等候三娘她们结束这次面圣。

李林甫没太在意李泌这么个半大少年,径直入内回归黄门侍郎该在的位置,毕恭毕敬地陪侍在李隆基左右。

这时李俨已经把他们发现雕版印刷法的始末囫囵着讲给李隆基听。

佛道二教的盛行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政治最昏暗的时期, 那时候不仅百姓为了逃避战乱和苛政而选择出家避祸,许多读书人以及世家子弟也时常因世道不平而遁入佛门或潜心修道。

这便让佛门中涌现不少诗僧、画僧、书僧、琴僧等等人才,而不少朝中的达官贵人也非常乐意与他们往来, 许多著名人物都会有个和尚朋友。

像王羲之的后代中就有个极有名的智永禅师,他继承了二王笔法,于佛寺之中潜心练习书法, 曾经手书八百份《千字文》散送出去,为《千字文》的推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前往江南诸寺都能欣赏智永禅师的《千字文》真迹。

更重要的是,和尚道士大多都是免除赋税徭役的, 他们有的是空闲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佛门经过这么多的蓬勃发展, 随便逛哪个佛寺都有可能出现几个有文化的和尚,所以三娘她们能在奉先寺中发现那么个老僧倒也不算特别稀奇。

李隆基听皇孙李俨详细地禀报完雕版印刷的事, 顿时也来了兴趣。

正巧李林甫从外头办完事回来了, 李隆基便笑着吩咐道:“走,去看看这奉先寺是怎么印《金刚经》的。”

李林甫不知自己离开时皇孙来说了什么, 不由转头看向奉先寺的住持。

住持面上有些尴尬。

当初两寺都被冲毁了, 朝廷命令他们合为一寺。

虽然龙华寺年代更久远,但他们奉先寺是高宗皇帝命人建的,龙华寺那边的损坏与伤亡情况又更严重,最终合并的结果便是龙华寺并入奉先寺。

这次迎接御驾辈分排在前头的都过来了,只那老僧没来,原因就在于那老僧过去是龙华寺的。他不爱参与寺中诸事, 他们也不爱带上他,平时都是这么两不干涉凑合着过的。

谁能想到那家伙会有这样的际遇啊!

难道有的人看起来离群索居、不问世事, 实际上却一直在憋着劲想吸引贵人的注意?

不能怪住持这么想,主要是这么做的人实在太多了。

这世上根本没几个真正的陶渊明!

只能说时运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李隆基不仅亲自看过老僧雕刻出来的书版, 还上手试了试这种新鲜的印刷方法。

他是个有文化的皇帝,自然看得出这东西的妙处,当场龙颜大悦,给了老僧极其丰厚的赏赐,并让工部安排工匠过来研习雕版印刷法。

事实上刚才李隆基差点就让这和尚帮他把自己亲自作注的《道德经》给雕刻出来了。

还是瞥见老僧那锃光瓦亮的光头,李隆基才及时住了嘴。

偶然得了这么一样有利于大唐文教工作的利器,李隆基自是十分开怀。

既已赏过了老僧,他便一视同仁地给三娘她们也赐了不少好东西。

尤其是三娘第一个注意到这东西,赏赐之厚更是不下于老僧。

三娘不懂什么辞让之说,高高兴兴地谢了恩。

李隆基见她那副开心得不得了的模样,心里也十分快活。

这小孩的神童出身是他给的,而他钦定的神童随他出巡期间发现了这样的好东西,难道不值得让史官好好记上一笔?

虽然李隆基挺沉迷封建迷信,很想求个长生不老,可没有人会嫌弃自己名声太好。尤其是当皇帝的,哪个不想拥有明君称号?

李隆基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还成,史书上一个盛世明君的称号是少不了的,所以格外喜欢这些能为自己明君履历增光添彩的事。

李俨倒是没要奖励,而是请求李隆基等工匠学成后能帮他们把那本《灾害自救指南》给印出来。

他今年才八岁,行止却沉稳斯文,绝佳的气度衬得那本就好看的眉眼都更秀逸几分。

李隆基儿孙众多,但对李俨这个长孙还是颇为偏爱的,他朗笑着说道:“该拿的赏赐还是得拿,你们那书若是当真写成了,自去工部让人安排刻印就是。这雕版印刷法本来就是你们发现的,难道还怕我不许你们刻书不成?”

李俨这才谢了赏。

听李俨讨来了李隆基这句准话,三娘高兴极了。从御前离开后,她便去寻吴道子说了这桩要紧事:等他的插画都画完了,估计工匠们也都学有所成了,到时候她们这本应急册子一口气可以印很多很多本!

到时候还可以把插画单独印个成百上千份,安排长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