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302节(2 / 3)

加入书签

余秀兰又故意提起赵柯当上了公社合作社的副社长。

老太太高兴的呦,夸了赵柯好几句。

每一分钟都花钱,母女俩舍不得花钱,意犹未尽地中断电话。

赵柯又给丁小慧挂了个电话,确定报名的事儿准成了,才去邮局寄信。

部队家属院儿——

姥姥刘三妮儿满家属院都是熟人,一路走走停停,碰着个人就要唠一会儿,基本都是炫耀外孙女。

等她走到家附近,看见儿媳妇宋清的妈妈拎着水壶,边优雅地浇花,边面带笑容跟邻居三团政委的媳妇儿说话。

三团政委的媳妇儿也是个读过书的,跟宋清关系好,跟刘三妮儿处得就一般。

这个一般,还是因为刘三妮儿在外头从来不说儿媳妇的不是,对谁都笑脸迎人,人家顶多嫌她乡下来的,嫌别的,嫌不来。

而刘三妮儿心里也不咋喜欢儿媳妇的妈妈,但她不会让外人看笑话,于是老远儿就跟宋清妈妈打招呼:“亲家母,太阳这么毒,别晒着,我给你把花搬到房荫下吧。”

伸手不打笑脸人。

宋清妈妈心里再有意见,也得好言好语,“秀民妈,搬来搬去麻烦,放这儿就行,我浇完了。”

政委媳妇儿问:“婶儿,你打完电话了?”

宋清妈妈关注地看向刘三妮儿。

“打完了。”刘三妮儿满面春风,“我闺女和外孙女问我买啥时候的火车票,正好我女婿在省城的大医院进修,我大外孙女也到省城培训,要安排我们娘几个在省城玩儿几天,我说不浪费钱,我闺女不干,非要安排。”

政委媳妇儿看宋清妈妈一眼,道:“你女儿女婿真孝顺,你说那大外孙女,是上报纸那个吗?”

“不是,我大外孙女在轴承厂上班儿,那孩子踏实上进,这不就得到机会,去省城总厂进修了嘛。”

政委媳妇儿闻言,感慨:“大外孙女是工人,二外孙女在《首都报纸》有专栏,外孙子也在当兵,您闺女家的几个孩子可真出息。”

刘三妮儿骄傲:“我闺女女婿会教孩子。”

宋清妈妈表情有些僵硬。

刘三妮儿放着好好的部队家属院儿不待,非要回鸟不拉屎的乡下,不就是认为她女儿不会教孩子吗?

她觉得刘三妮儿这话是在阴阳她们。

隔壁,政委媳妇儿又问刘三妮儿:“婶儿,真要回乡下啊?咱这儿有食堂有学校有医院,乡下多不方便啊。”

刘三妮儿高调地炫耀:“俺们村儿正建学校呢,全是砖的,要安双层的玻璃,还有地龙嘞,冬天娃娃们上课都不冷,老师也都是有文化的知青,上学不差啥;医院村里是没有,不过有我女婿啊,他在省城的大医院进修,普通的病都能看。”

宋清妈妈:“……”

知道她女婿在大医院进修了,用得着一遍一遍说吗?我女婿还是连长呢。

刘三妮儿打定主意要炫耀,又提起吃,“村里虽然没有食堂,种菜养鸡啥的不耽误,我们大队的养猪场还养了一百多头猪,肯定亏不了孩子们的嘴。”

家属院儿有不少都是下乡来的,而且政委媳妇儿没少听男人提起手下兵乡下的情况,照刘三妮儿所说,她老家条件真的不差。

政委媳妇儿不好在说啥。

而刘三妮儿看向宋清妈妈,笑道:“秀民不管当多大的官儿,就是农村娃,赵村儿大队是他的根,人不能忘本儿,秀民的孩子咋能不回去看看?”

(捉虫)

何百灵要去参加文工团考试了!

老妇女队长刘三妮儿要带孙子回来了!

余秀兰和赵柯从公社送赵棉回来, 带回来这两个消息,引起村子里的热议。

余家兄弟俩早早就带着家里头给老太太收拾房子,刘三妮儿要回来,是社员们早就知道的事儿, 只是一直还没定下日期。

而何百灵要去选文工团, 这可是个大消息。

老槐树下——

一群妇女从家里搬了菜板和满盆的豆角, 边切豆角丝边闲聊。

旁边, 有几个四五岁的小孩儿追着玩儿。

赵芳芳和胡和志的大女儿胡梦蹲在赵二奶腿边儿,捡掉在地上的豆子, 好奇地问:“奶, 文工团是啥?”

东婶儿开玩笑地笑话她:“你这丫头没见识了吧, 文工团的人儿要到部队、乡下慰问演出, 转工资的。”

赵二奶喷她:“我曾孙女还小呢,不知道咋了,不知道咋了?”

东婶儿还不当回事儿,嬉皮笑脸地说:“看您, 咋开不起玩笑呢?”

“老不正经的, 用你开我曾孙女玩笑?”

赵二奶说着,菜刀往下使劲儿一剁,严丝合缝地卡在菜板上。

王老三夫妻出息,东婶儿在妇女中的地位水涨船高,说话就更没把门儿的,现在被赵二奶一吓唬, 脸面过不去, 不愉, “一个玩笑这么较真儿, 你少说别人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