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555节(2 / 3)

加入书签

翌日,内阁六部尚书全都入宫,他们都是来给皇帝上贺表的。

朱厚照翻了几本,平稳开口道:“山西的事轻拿轻放,朝野都不要讲太多,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过犯案人员不能轻放,此事交由王守仁全权处置,他跟朕说河套的移民不够,这便正好,全都流放过去垦荒吧。此事简单,你们还是议一议如何给他们二位嘉奖。”

杨一清言道:“陛下,臣以为王守仁调兵遣将、迅速扑灭叛乱,当为头功,山西提学严毕云冒死带话,忠心耿耿,当居次功。王守仁可授太子少保、都督佥事,继续总督河套军管区,严毕云可授刑部侍郎。”

太子少保和都督佥事都是正二品,问题倒没什么问题。

不过朱厚照感觉王守仁扑灭一个小叛乱对他来说太容易了。

“陛下,臣以为不妥!”

“喔?”

提反对意见的,不是旁人,正是王守仁的亲爹王华,他言道:“严毕云身为提学,愿意为分外之责冒险而行,由此可见其胆识,且,若非有其密报,则朝廷不知山西事矣。因而臣以为严毕云应为头功。至于王守仁,他虽领兵平叛,但一来陛下早有布局,二来其帐下皆朝廷精兵,他的功劳实在不足道,因而恳请陛下温言嘉奖,如此足矣。”

这家伙唱什么戏,屋子里人都看的明白。

不过他唱戏,旁人也得跟着唱,左都御史章懋说:“大宗伯之言不偏不倚,不以私情而乱公心,君子之风矣。”

朱厚照头疼,礼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两个是最喜欢跟他念叨君子小人那一套的。

“这样吧,太子少保就算了,朕盼着他再立新功,到时候再赏也来得及,都督佥事还是兼着,他毕竟总督河套,那么大片区域,又有民、又有兵,职级低了行事不便。大宗伯,你以为如何?”

皇帝这样两边兼顾着,都给点面子,算是寻常操作,王华也没甚说的,当即道:“陛下圣明。”

其实王守仁的赏倒好弄的,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皇帝信任这父子俩,就算这次不升,下次也会升。

难的是严毕云。

朱厚照也是考虑了很久,“只要为朝廷立功,朕从来都是不吝赏赐的,更莫提是这等忠心耿耿之臣。此外,朝廷此时正是用人之时,似这样愿意用心的官员,朕又岂会亏待?不过朕却没想过六部侍郎这等去处。朕想授其一巡视官。”

天子的想法总是有些出人意料。

王鏊忙问:“不知陛下要其巡视什么?”

朱厚照嘴角一弯,“红薯推广。”

这四字从皇帝嘴里出来的时候,杨廷和心里一震,这种巡视是对其不信任?

然而即便有这种想法,他也不好直接讲出口。你行得正、坐得直,怕什么巡视?

其余人也都没想到是这个去处,以往是巡盐的有、巡河的有,这巡红薯,谁能想到?

但话说回头,盐重要、河重要,以如今红薯的这个产量来看,也一样重要,巡一巡,倒也错不了。

关键这个职责严毕云是可以胜任的,所谓巡视,就是代替皇帝下去看看这事到底办得怎么样,只要有基本的素质,不要被人哄骗的太彻底,这也就行了。

严毕云毕竟也是当到了按察副使,而且他长期在衙门内部担任官员,反倒是懂得这基层官场的小九九。

所以他很合适。

“介夫。”

杨廷和听到叫他,身子一震,“臣在。”

“正德四年应该育了不少种。正德五年、六年就要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了,这先期推广的省份你都要先安排好,官员、农民、种子、种植方法等等事务,都不少呢,再加上一旦规模铺开,你一人便分身乏术,就是有人糊弄那也是疲于监管。

因而派人巡视并非是要去挑你的错处,实际上是要从旁协助你,有这么个人在,推广的效果才会更好,产出的粮食才会更高。你眼光要放长远些,红薯关乎甚重,是朕最为关心的政务之一,于大明社稷、天下百姓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你可明白?”

杨廷和不敢多言,“臣明白,臣一定履职尽责,绝不会坏了陛下心中大计!”

他和杨廷和这么几句话的时间,其他人也趁此机会慢慢反应了过来,红薯这么重要,确实需要一个巡视官。

挂钦差,加侍郎衔,虽无实职,但从此也是举足轻重的官员之一,以往那个提学则一去不复返了。

杨一清思来想去也觉得这样更恰当,将升赏与政务相衔接,而不是扔给他一个侍郎了事,好像是在给外界一个交代一般。

其实所谓治国,有的时候就是这些诸多的细节拼凑起来的。

他也合适,你也适合,那么国家的各个事项有条不紊,在没有大的战事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就会聚拢起越来越多的财富。

严毕云现在还不知道,他现在是被解了‘禁足令’,因为乱事平了,他也不必一直躲在屋子里。

正好各地的官员都在入京,他这个弘治十二年的进士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