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一千四十三章 进退皆亡(1 / 2)

加入书签

“王爷需早做打算。”阿扎兰轻声劝道。

“本王也是如此想的,把你请来就是要商讨此事。”怡亲王点点头,事到如今在说其他也是无益,得尽快考虑接下来面临的问题。

大明出兵朝鲜,不仅仅只是那下一个藩属国那么简单,以大明一向的手段,拿下朝鲜是第一步,接下来恐怕就是要收回辽东了。

眼下,满清已丢失了整个中原,就连山西、关中、贵州三地也落到了大明手里,整个满清还保持完成的也就是关外这片地方了。

怡亲王是雍亲王的铁杆兄弟,现在雍亲王摄政,他这位曾经下落不明的阿哥不仅能堂而皇之的出现,甚至还被加封为了亲王。

仅次一点就能看出,摄政雍亲王对他的看重,无论是报答四哥的厚恩,还是为了满清的江山,他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辽东。

“要守住辽东,恐怕……。”阿扎兰紧锁眉头轻叹道。

虽说怡亲王这两年在辽东干了不少事,不仅编练了精锐的八旗新军,更借着从朝鲜弄来的人和物资稳定了辽东原本动荡的局面。但是相比大明,辽东却是薄弱许多,要知道辽东原本就人少地广,尤其是满清入关后更是把精锐人马全部带到了关内,仅仅留了很少一部分在辽东。

顺治朝时,多尔衮又在辽东设置了柳条边,以防止百姓进入辽东。当初的用意是把辽东视之位龙兴故土,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控制辽东的汉人人口,同时把整个辽东全部划为满清私有财产。

从当时的情况看,多尔衮的这种做法并没有太大问题,可事过境迁,当大明由天津登陆,直击北京城的时候,整个清廷为了中原考虑并没有采取返回辽东的策略,毕竟一旦清廷这么做了,等于直接把整个中原全让给了大明,这对于清廷而言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正是如此,清廷西移,迁至关中。而随着之后大明占据直隶后,等于把辽东同中原隔绝开来,清廷同辽东的来往只能通过蒙古,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便利。

至此,辽东人口不足,生产力不足,甚至军备不足的种种弊端暴露无疑。这些问题靠着怡亲王短短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彻底扭转,假如能多给他十年或者二十年的话,也许辽东会变得不一样,但是大明哪里会给满清这个机会?自然是绝不可能的。

“依奴才之见,大明虽已占据汉城和平壤,但想要彻底平定朝鲜乱局并非那么简单,毕竟朝鲜李朝在朝鲜已有三百余年的江山,其势力根深蒂固,要彻底掌握还需些时间。”

阿扎兰思索了下开口说道,怡亲王坐着静静听着,只听得他继续道:“眼下刚刚过年,北地冰雪消融最早也需三月时候,至于作战至少也在四月初。再加上朝鲜国内的控制,王爷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怡亲王点点头,阿扎兰说的不错,冬季用兵不是那么简单的,别看大明打朝鲜那么容易,那是因为朝鲜国中大乱。如果朝鲜没有内乱的话,就算大明再强也根本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打到汉城。

朝鲜兵虽然无用,可兵终究是兵,整个朝鲜如果真的动员起来,聚集起十万大军丝毫没有问题,这可是十万多人啊!别说士兵了,就算赶着十万头猪上战场也够明军喝一壶的了,想到这怡亲王心中暗恨朝鲜不争,如果朝鲜人能争气点,又何必会是现在这样子?

“以辽东的兵备,如想挡住明军两面进攻恐是难上加难。尤其是盛京,一旦明军由山海关、朝鲜两地而出,盛京首当其冲,王爷,您觉得假如开战,盛京可坚持多久?”

怡亲王思索了下,叹道:“最多月余吧,也许更短一些。”

怡亲王虽然是满清皇族,可他却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相比在云南的诚亲王,他行事更为稳重,尤其是当年在直隶吃了败仗后,对于用兵之道更有深深感触。

“王爷不愧是我朝良将,对于局势判断精确。”

“这些话就不用说了,如本王真有你说的这么厉害,这天下又何至如此。”摆摆手,怡亲王说道:“盛京不可守,这点本王是知道的。一旦明军进攻辽东,如本王在盛京同明军决战,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说到这,怡亲王叹了口气道:“你来之前本王也考虑了一二,假如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本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人口和物资全部撤出盛京。一旦撤离,这片地区就全丢给了大明。至于吉林将军那边,恐怕也是如此,毕竟朝鲜离着那边近,明军从朝鲜而出首击的就是吉林,这样一来我等可去的地方无非是两处,一处是蒙古,而另一处就是黑龙江。”

“王爷以为那一处更好些?”阿扎兰问。

“都不怎么样。”怡亲王脸色难看,摇头道:“去了蒙古等于寄人篱下,虽说我朝满蒙一家,但那些蒙古人可不是好相于的,如我大清占据中原,拥有四海,蒙古人自然会乖乖听话,可如今这局势,本王又如何能信得过这些蒙古人?去了那边,说不定那一天这些蒙古人为了利益直接就把本王的脑袋送给大明邀功请赏了。”

怡亲王的话让阿扎兰表示赞同,虽然怡亲王身上有着蒙古血统,可正是如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