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351节(2 / 3)

加入书签

沫儿、广袖与佛母,同时命令汤不平速速完成东昌调查,统揽山东安全局分部,与庞焕一起布控抓人。

衍圣公死了,朱允炆不认识他,犯不着为他哭,只平静地说道:“将消息告知内阁,由内阁安排吧。”

文官处理这种问题得心应手,实在是不值得在这方面浪费精力。

从宋礼与安全局的奏报来看,山东乱不起来,原因很简单,民工与匠人皆是人心稳定,白莲教虽有所活动,想要挑动民工、匠人对朝廷的不满,可没有多少效果。

绩效管理带来的“利益”,每个民工与匠人都可以看得到,相对什么弥勒口号,空口白话,这些人更愿意多存点钱,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哪里有力气听你们瞎嚷嚷,有时间还不如多睡会,早点起来干活。

鼓动不起作用,阴谋刚刚开始,就被庞焕给吓得跑路,实在是一群没胆量的小贼。

顾三审与薛夏离开后湖,途中薛夏问道:“庞焕在文书中提到山东安全局分部在追索白莲教徒的过程中,于青州府附近损失了五个兄弟,此事是否需要报告皇上?”

顾三审微微摇了摇头,道:“先按安全局抚恤标准处置,待年终时汇总告知皇上吧。外人不知道,你我还不清楚,皇上心性善良,对军士尤为看重,一有损伤,就免不了暗自伤怀。你忘记了一日三旨的事了?”

薛夏微微摇头,一日三旨的事自不可能忘。

事情发生在十几天前,燕王朱棣、宋晟、郑和上奏捷报,大海靖平,不见倭影,可以说历时一年半的清剿倭寇,以大明完胜而告以段落。

如此胜利,应少不了宴席庆贺。

光禄寺这边觉悟很高,准备好了庆贺酒宴的食材,鱼都杀好,肉都下锅了,就等朱允炆一声令下,宴席开罗。

可问题是,朱允炆一直都没下旨宴请百官同贺。

光禄寺派人去打听,然后听到了第一道圣旨:“厚恤受伤与战死军士”。

之后不久,宫里又传来第二道圣旨,要求“户部、兵部、五军都督府做好准备,嘉奖水师与抗倭全军,论功行赏”。

这些旨意都在预料之中,但第三道旨意,就有些出乎人意料之外了,朱允炆没有按照常人的逻辑,开宴庆贺,而是传旨文武官员:

斋戒七日,于南郊祭祀战损军士。

一日三旨,旨旨悲悯宽宏。

对于斋戒,后世人的理解很简单,那就是不吃肉,相信拥有这种认识的不在少数,不过,这种观点依旧是错误的。

大多数咋啦,错就是错了……

《易经·系辞》注释:洗心曰斋,防患曰戒。

《礼记·祭义》记载:“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中国的斋戒,就是在祭祀前,从表面至内心都表现虔诚、肃敬,洗心净面,想着被祭者的音容笑貌,平生所好,理想抱负等。

斋戒中的不茹荤,“荤”的意思是葱、蒜、韭菜等有味道的食物,可不是指肉。

正是因为一日三旨,让薛夏等人认识到,朱允炆这个帝王很在乎人命,很在乎军士,当取得胜利的时候,他关注的不止是胜利的成果,还有堆出胜利之花的鲜血。

现在教材之争、茹瑺之事引起的纷乱刚刚消停,还是不要告诉皇上的好,让他安心休息几日,待日后统计在一起,再作汇报,毕竟折损人手并不是少见的事,河南、山西、辽东、广西、福建等地,都有过这种事。

原因很多,可能是路过山路的时候,不小心被石头砸死了,可能是过河的时候,船翻了,也可能是追踪的时候,被人反杀了。

山东又是白莲教重要传播地,出现个把损伤很正常。

顾三审不在意,并不意味着庞焕不在意。

山东,东阿县。

庞焕自济宁北上,赶至东阿拜见镇抚司汤不平。

汤不平的效率很高,在领命东昌之后,昼夜兼程,带人以一日四百里的速度,拼命赶至东昌,期间更是累死了三匹战马。

东昌丛老九已经不在了,接他班的是他的女婿卫珣。

卫珣确定惊蛰的匕首为丛老九亲手锻造,但对于是给谁锻造的匕首,价格几何,并不清楚。

但汤不平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卫珣还提供了另一条线索,丛老九有一个习惯,每锻造一件武器,都会画下来,最终汇聚成册。

而这本册子,就在东阿,丛老九的三女儿丛佩儿手中。

庞焕见到汤不平时,他正在翻阅丛老九遗留的“武器画册”,而在汤不平身旁,还站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气鼓鼓地瞪着汤不平。

当庞焕的目光落在女子腰间时,不由陡然一惊,那阴冷与冰凉的感觉,不是布料或皮革,而是铁器!

“九节鞭!”

庞焕暗暗将身体偏移了一点,拉开与女子的距离。

自己虽然会点三脚猫的功夫,打两个地痞无赖还过得去,可如果真的对上会武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