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1212节(1 / 3)

加入书签

「越接近过年事情越多,后面每日能更多少我尽力,尽量不断更请假,感谢大家理解。」

二皇子与太子之争?

不再监国?

杨溥看着桌案后奋笔疾书的朱文奎,有些不明白他在想什么。

自从建文十二年秋迁都北京之后,建文皇帝朱允炆便开始培养朱文奎的政务处理能力,一应地方官府文书先送内阁,后送东宫,若内阁与东宫意见一致,小事立断,大事再奏,若内阁与东宫意见不一致,则奏知皇上决断。

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朱文奎事实上在监国。

有权直接处理国家政务,不是监国是什么?

相对于当年的懿文太子,朱文奎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决断权。

满朝文武都清楚,朱允炆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太子的政务能力,而朱文奎也不负众望,展现出了良好的能力,不仅迁都事宜筹备周全,迁都之后民政也处理得极好,尤其是建文十二年底的“归乡潮”,不仅解决了山西粮荒,还慰藉了山西父老。

只是,自从阿晓穆诞下四皇子朱文境之后不到半年,朱文奎就开始了“懈怠”,屡屡请旨不再处理政务,虽然皇上并没有答应,但朱文奎再这样请旨下去,皇上迟早会点头。

杨溥并不担心朱文奎暂时不处理政务,担心的是其他皇子。

随着大量政务交东宫、内阁,建文皇帝主要负责军务与大政方针,一个月就露面四次,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后宫,陪在建文皇帝身边的,除了皇后与一干妃子外,还有二皇子朱文垣、三皇子朱文堂,襁褓里的四皇子朱文境。

朱文境年幼不算什么,对朱文奎构不成威胁,但朱文境的母亲阿晓穆就说不准了,这个女人出自女真部落,会不会在朱允炆耳边吹枕头风谁也不清楚。

当然,最大的威胁还是二皇子朱文垣。

朱文垣是建文三年生,十一二岁的年龄表现出了惊人的智慧,不仅聪慧敏秀,为人处世更透着谦谦之风,深得太后喜欢。

二皇子与太子朱文奎年龄相差不算大,三四岁而已。

杨溥走向朱文奎,犹豫了下,见左右无人,还是决定进言:“太子,皇上倚重,不可不为。身为嫡长子,当担起国之重任,勿使他人有可乘之机,徒增变故。”

朱文奎收起笔,看着面色凝重的杨溥,淡然一笑:“他人可乘之机?杨先生话中有话。”

杨溥正色道:“臣本不该言,言有挑拨之嫌。然为社稷安稳,不能不言。”

朱文奎拿起纸张,吹干墨,起身道:“杨先生知道不该言,这样的话就莫要再言,父皇有父皇的安排。”

杨溥看着朱文奎出了门,看样子又是去后宫请旨了。

内阁。

解缙、杨士奇、铁铉正在处理文书,内侍走来,扯着嗓子喊道:“内阁听口谕。”

内阁大臣走出行礼。

内侍喊道:“皇上口谕,自今日起,内阁公文不再送东宫,转送武英殿,交朕与二皇子朱文垣处理。钦此。”

“这——”

“臣等领旨。”

解缙、杨士奇、铁铉等人脸色骤变。

内侍离开。

解缙一脸愁容:“皇上到底在做什么?”

杨士奇目光游离不定,眉头紧锁:“这样一来,不出二十年,恐有萧墙之祸。”

铁铉坐了下来,又站起身,憋了一口气:“我们应该求见皇上收回旨意!”

“走!”

解缙、杨士奇齐声。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解缙、杨士奇并没有担心过东宫地位,毕竟朱文奎是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其他皇子连争的资格都没有。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皇上最近两年一直在培养朱文垣等皇子,对太子只是委以重任,并没有带在身边。加上最近太子朱文奎屡屡请旨不再处理政务,这并不是朱文奎的懈怠,而是他察觉到了什么,选择主动退让。

事情不能如此,大明皇室不能再出乱子。

坤宁宫。

宁妃跪在朱允炆与马皇后面前,面容苍白,恳请道:“皇上,还请收回文垣身入武英殿的旨意,他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怎么能参与国之政务。太子勤恳为事,决断有力,朝臣有目共睹,还请皇上继续让太子处理政务。”

朱允炆看向马恩慧,马恩慧起身走向宁妃,伸手搀扶:“宁妃妹妹病体初愈,还是起来吧。”

宁妃摇头:“皇后,文垣不可入武英殿!若皇上不答应,妾身就跪在这里,宁死不起。”

马恩慧看向朱允炆,莞尔道:“看吧,皇上这道旨意怕是会吓坏不少人。”

朱允炆微微摇头,起身道:“都活得太安稳了,需要有点刺激才成。宁妃,二皇子不仅会入武英殿,还会封吴王,搬入吴王府。”

宁妃心头一颤,难以置信地看着朱允炆,连忙说:“皇上不可,这样一来,怕是会害了文垣……”

身为朱文垣的母亲,宁妃从未想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