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14节(2 / 5)

加入书签

果就是,杨震的父母原来上街买买菜,逛逛街的时候,原来的警卫是一个。现在只要二老一离开学校,身边的秘密便衣警卫至少四个。

原本在警戒甚严,现在作为对苏交通要道,全县几乎都成为抗联军事基地的萝北,情况还能好一些。二老在那里,杨震去探视的时候,保密要求还没有那么的高。至少在那里杨震的行动,还是比较自由。

现在二老跟随军区子弟小学迁到哈尔滨,杨震与二老相距更近了,反倒是保密的级别也提高了。毕竟情况复杂的哈尔滨,环境不是比较单一的萝北可以相提并论的。在这里不仅仅要防止日本间谍机关,还要防止苏联人和国内某些方面知晓。

在与杨震确定关系之后,袁芷若甚至有些庆幸自己的父亲,现在已经被杨震秘密送出国。要不然等自己与杨震结婚之后,杨家二老的今天,就是自己的父亲的明天。到时候父亲恐怕要见自己一面,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想想一向习惯了自在的父亲,出个门身边都要跟上几个便衣警卫。家中那些照顾了父亲半辈子的老仆,都要经过社会部仔细调查,哪怕有一丝蛛丝马迹不稳定因素也会被调离。袁芷若不禁摇了摇头暗想以自己的老父亲的性格,能不能接受得了。

袁芷若的担心可并不是笑话,而是以陈泊的为人绝对能够做的出来的。张婷的牺牲,让社会部多少有些草木皆兵的感觉。军区几个常委,包括部分高级干部家里人,甚至身边人家里人的安全,只要能找到的,全部都在社会部保卫的名单上。

在陈泊看来日本人对杨震和抗联高级指挥员也许无可奈何,但是一旦知道他们家人的行踪,绝对不会手软。日本人可不讲究什么君子风度,只要对他们有利,无所不用其极。谁都知道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家人也许是他最大的软肋。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家人被杀害而无动于衷的,恐怕没有几个人。

对杨震以及军区高层领导人家属的安全保卫,绝对不是无的放矢。只是尽管留给日伪下手空间减少了,但是几乎所有军区高级领导人的家属,除了不用在为自己家人提心吊胆,不用在每天被日伪警察找麻烦之外,都或多或少的失去了他们原本的生活方式。

其实陈泊这么做,也是被逼无奈。没办法,军区几乎所有高级领导人都是东北本地人。一号杨震是开原人,二号李延平是延吉人,四号高禹民是勃利人。还有王光宇是德惠人,陈翰章是敦化人。陶净非虽是在哈尔滨读的书,但是他与王光宇是德惠老乡。

关外与关内的情况不同,原来的东北关东军的控制,要比关内日占区严密的多。而且关内的干部很多的家属,并不在日占区。尤其是出身红军时代的那些高级干部,家基本上都在国统区。再加上后参军的人,又多改了名字,日本人想要下手都没有地方去弄。

但抗联大部分的高级干部,本身就东北人出身。这些高级干部的家属,自然基本上都在东北本地。之前日伪对东北的控制与统治,又是异常的严密。所有抗联的家属,只要在他们控制内,都受到严密的监控。

即便那些高级干部参加抗联之后改了名字,但是也很难隐藏的住。基本上所有的家属在日伪那里都有详细的档案。如果日本人想要动手,这些他们手中甚至有照片的家属,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手段。

当初社会部和情报部联手接陈翰章的家人时,就是从日伪军押送他的家人去新京的半路上解救下来的。如果不是一路军曹亚范所部接应及时,当时恐怕就危险了。至于日本人将他的家人押往新京做什么,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而现在军区几个常委之中,唯一一个已经结婚的李延平的夫人,在社会部的坚持之下已经不在去军区被服一厂工作。这位虽说不太识字,但一生要强的农村妇女,只能委委屈屈的到军区司令部食堂当一个普普通通的打菜员。

这位堂堂抗联二号人物的妻子,连自由去看望军区寄宿制学校读书几个孩子权利都没有。因为李延平不允许自己的家人使用自己的汽车,走路或是乘坐有轨电车又不安全,她又不会骑马,所以干脆就极少让她出去。

她要离开军区司令部的警戒范围,需要得到司令部保卫科长的批准才能外出。而且这位只享受机关工作普通战士待遇的供给制工人,别的照顾是一点没有。就是一条照顾的无微不至,那就是极少数有外出机会的时候,身边都跟着一个便衣警卫。

生怕张婷的悲剧,在其他军区高级领导人家人身上复制。陈泊弄的军区二号的妻子,平常连军区司令部大门都出不去。在一号的岳父家周边安插几个便衣警卫点,恐怕更是理所当然。安全第一,不给日本人任何下手的机会,这才是陈泊要做的。

按照社会部的一贯做法,如果杨震的父母与他的关系公开了。为了保证二老的安全,不给可能潜藏着,还没有清理干净的日伪特务任何机会。除非二老愿意在家呆着,那里也不去,那么恐怕二老又得换地方了。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袁芷若才做了一下安排。二老年纪不大,又没有孙子辈的需要照顾,让他们现在就颐养天年,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