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244节(4 / 5)

加入书签

了,众臣众将跟随慕容氏出兵本来就是为了帮助唐朝进攻突厥的目的,此时纷纷表态愿意听从汗王的“英明决断”。慕容宣的身体仍然不太好,和以前一样看起来比较瘦弱,一张苍白的脸,但此刻帐下的众人再也不敢对他有任何轻视之心。

慕容宣咳了两声轻轻说道:“朝廷(唐朝)授晋王以兵权联兵讨伐突厥暴|政,各族人马便应悉数听其号令同心协力,今朝廷来使传令,我等尽应接令出兵,拿下首战取黑沙城的头功,让吐谷浑的名声大振,叫周边各藩不敢轻视之!”

众贵族首领立刻高呼:“汗王英明,臣等愿追随汗王左右杀敌立功。”

慕容宣很满意地说:“如此诸位便各率部众拔营出发,先到中受降城交接国书,按制补充给养,直出东北杀向黑沙城。”

此时的吐谷浑当政者慕容氏显然算是唐朝的一个忠实属臣,慕容氏如今在吐谷浑的声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有唐朝薛崇训一党的强大后盾,弥补了他们在以前的内乱中根基动摇的不足。所以汗王当然要坚决地拥护薛崇训的权威,唇齿关系难弃。

众鲜卑人大多数是第一次来中受降城,等他们行军道这里见得这座城池后无不吃惊,有人惊叹道:“中城大名鼎鼎,是参天可汗道和单于路的必经要地,何以修得如此简陋,竟连瓮城也没有?”

身穿白袍头上裹得严严实实的慕容宣淡淡说道:“唐人筑城之时,认为敌兵来了不应害怕畏缩,应出城奋力死战,独独这座城没有太多防御工事便是为了断绝将士的后盼,置死地而后生守住北方重地。和汉人书中‘破釜沉舟’含义相同。”

众鲜卑人听罢无不对唐朝将士肃然起敬,在慕容氏的国策影响下,鲜卑族这个曾经与汉人在中原争夺空间的族群此时对汉人的心理达到了几近崇拜的地步。

慕容宣趁机对众军说道:“鲜卑族同是黄帝后裔(他们自认如此),当无所畏惧勇猛向前!”

造势

离黑沙城不远有沙漠地带,导致这里的风沙特别大。一起风就满天沙子,天上的太阳也会因此变得朦胧不清,给人乌云来袭的错觉。

随着深秋的来临这边的气候变得又干又冷,李适之也只能穿突厥人的毛皮衣物御寒,不过他的头发仍然梳着中原的发髻样式,于是他的打扮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显然突厥文化的同化能力有限,很难在短日内影响到李适之这样来自唐朝的人。

此时默啜可汗的突厥大军击败葛逻禄的胜利消息已传到了黑沙城,城中的突厥人无不争相庆贺。唯独李适之找到大臣暾欲谷说:“现在可以开始准备逃离黑沙城了,免得事到临头措手不及,白白做了敌军的俘虏。”

暾欲谷惊诧道:“可汗初战告捷,如今形势对咱们有利,李公子何处此言?”

李适之没有正面回答暾欲谷的话,反问道:“您也是久经沙场的老人,晚辈冒昧问一句,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

被一个胡须还没长齐的小辈这样问,暾欲谷有些不悦道:“自然是将士们的勇猛,活在草原的万物生灵都遵循一个道理,强者食弱者被食!”

李适之不以为然道:“我认为兵戈相对时双方实力已成定局很难有所改变,能够掌控的便是如何运用手里的实力。英明的统帅运用兵力无非就一个宗旨:思路明晰。”

暾欲谷皱眉沉吟。李适之又道:“一场战争要如何取胜,统帅先要明白应该走什么路子目的是什么,比如有的以夺取粮道不让敌军久持为路子,有的走擒贼先擒王的路子,各有路数。相同之处便是他们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应该如何一步步地实现……咱们以此看可汗对付葛逻禄等三姓的战事,不过就是因恼怒他们的背叛而进行的报复,时机却不对,此时唐军已经四处调兵遣将虎视眈眈,可汗的思路究竟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一场于大略没有任何帮助的胜仗,又有多大的意义?值得如此兴高采烈么?”

暾欲谷神情稍变,下意识点点头道:“那李公子认为晋王薛崇训他们的思路明晰否?”

虽然李适之对薛崇训毫无好感,将其视为篡夺李唐大权和造成自己落魄至斯的罪魁祸首,但说到这里他仍然就事论事:“薛氏及其同党多次取胜,不论全部归于运气,定有他的长处。这次对突厥汗国用兵,其思路之明晰一目了然:首先造势自居大义,以突厥人为残暴罪恶之源,以利以势拉拢有利于自己的各地势力,孤立削弱突厥;然后逐步蚕食,将形势不断向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薛氏此时不急不缓,到如今尚未调兵出河套,显然他们的思路早已确定为掌控形势!”

李适之翘首望向西南方向,在风声中沉默了许久道:“在这样的策略下,首战不在于斩获和实际作用,而在于造势。如果我在他的位置,必选突厥都城黑沙城!突厥可汗率主力在西北,又恃胜疏于防备,正是绝佳战机;而拿下现在的黑沙城虽然获利不多,但此城名为突厥都城,名声在外于造势极为有利。到那时一些忠心摇摆的部族就太容易被唐朝争取过去了……现在默啜可汗为了惩戒背叛者大动干戈,殊不知大势当前之时人心浮动,能惩罚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