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175节(2 / 5)

加入书签

就不顾一切地誓师出发,打算就靠这一万多靠不住的南方官兵去增援京师——那时史可法仍满怀信心,对南京同僚信誓旦旦地保证说以直隶的重兵云集和京师的坚固,崇祯皇帝一定能坚持半年以上,所以勤王军一定能及时到达。

可就在史可法誓师出发的第二天,军队还没全走出南京城,就传来消息说京师失守,崇祯皇帝下落不明。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史可法坚持认为崇祯皇帝已经带着太子脱险,从天津乘船南下。这个指望很快也宣告破灭,为了拥立新君,南京打成一锅粥,江北军靠武力压服东林反对派,拥护福王登基后才算告一段落,南明朝廷也开始运转,得以征集粮饷,征召士兵准备迎战。

但这也只是表面上的平静,前几天一个人冒称是崇祯太子混吃混喝,弘光朝廷把人找到后请曾经见过太子的人前去辨认,结果没一个臣子认识他;朝臣仍然担心搞错,就又让太监去询问此人宫禁规矩,结果也是一问三不知,显然是假货无疑。

但在野的东林同门却不依不饶,异口同声地说此人定是太子无疑,还说什么去问话的臣子

太监一见到此人都跪地不起,口称“千岁”不停,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假如不是史可法亲自过问此事说不定都会信了。

以此事为由,东林同门又掀起一片要求弘光帝禅让的呼声,一时间朝中为了辟谣又是焦头烂额,连催收军饷、征召士兵的事情都不得不暂停了快一个月才算勉强把事情平息下去。

眼看就能压住士人不让他们继续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内讧,镇守湖光,统领数十万楚军的左良玉突然又上表朝中——与其说是表章不如说更像是造反公开信,左良玉扬言他要起兵进攻南京,拥戴正统太子继位。这顿时又是一阵大乱,不少史可法的同门为这封反表呐喊叫好,还纷纷扬言一旦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他们就要群起拥戴。

幸好黄得功等卫戍将领保证,说左良玉便是造反也一定将起击退,才算是把惶惶不安的南京人心又平息下去。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福王把老娘接到南京来奉养后,史可法的同门们又从这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中嗅到了阴谋和荒淫的味道。

南京的街头巷尾一夜之间就开始流传新的谣言:说弘光皇帝和亲娘私通,被时刻忧心社稷的东林千里眼们发现了。

一个人居然和母亲有苟且之事,那岂能再当天子?比起太子案,弘光皇帝对此事更加没有反击能力。至少之前他还能公开出来辩解说那个人真的不是太子,而这桩谣言让弘光皇帝完全没有自辩的可能,辩解是越抹越黑,不自辩是默认。私下对奏时,弘光皇帝曾气急败坏地对史可法说:他觉得这等恶毒之极的谣言,正常人应该是耳不忍闻、口不忍言。

为了息事宁人,弘光皇帝不敢拿廷杖打人,只能求史可法去多去与他同门沟通。而史可法也已经是心力交瘁,他刚刚从消息灵通的同门哪里听说,又有一桩童妃案在酝酿中。

这件事的起因是:一个无知民妇对地方官吹嘘自己是弘光皇帝还在做福王世子时的妾,结果地方官当然趁机阿谀奉承,一路香车软轿送来南京,沿途地方官唯恐错过机会,纷纷送礼迎送。

这个妇人到了南京就被弘光皇帝投进了大牢,而东林同门则准备大骂皇帝又做了一件新的灭绝人性的事:连妻子都要抛弃。

史可法从同门那里听说,黄宗羲已经撰文准备责问皇帝:如果那妇人不是福王府的妃子,她怎么敢冒认皇亲,还进一步责问皇帝富有天下,为何连一个住处和一口饭都悭吝给予妻子——这样品德败坏的人怎么配君临天下?

史可法倒是觉得这正好相反:冒认的人多了去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且眼下皇上好色之名被同门们宣扬得天下皆知,一个愚蠢妇人自认有姿色,想冒认入宫然后一步登天都是很有可能的。而且正如黄宗羲所言,要真是皇上的前妻,他又不缺这点钱、不缺一个宫殿和一口饭,为什么非要不认,还要投入监狱闹得满城风雨?还是在这多事之秋、人言可畏之时,皇上他傻么?

“朕不能守社稷,可以死之。”史可法独自坐在书桌前,默念着崇祯皇帝的遗言。南京,位于长江天险之后,有十数万军队保卫,非常之安;而扬州,地处顺军南征必经之路,孤悬在外非常之险。史可法感到自己对国事已经束手无策,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该如何行事才能让同僚们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先帝啊,先帝。”

“臣不能保大明江山,可以死之。”

烛光摇曳中,史可法轻声自言自语道。

第十节 杭州

对史可法来说,之前黄石是他最大的指望,不过现在这个指望基本破灭掉。镇东侯明确说明他不会来南京,弘光皇帝登基时镇东侯也是上了一封不痛不痒的贺表而已,此外从福建来的消息说,镇东侯已经把闽粤税款截留。这两省税款的流失对南明政权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史可法几番去信苦劝镇东侯以大局为重,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朝廷玩釜底抽薪,可是镇东侯不为所动连信都懒得回一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