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599章(1 / 2)

加入书签

……

而时光倒回到张叔夜城破前的那一日。

张叔夜自知城破就在今日,便命人提前往东京传信警报。

张叔夜还给官家赵佶写了一封以身殉国的告别奏表,又给两个儿子写了绝笔。

等于遗书。

张叔夜的遗书中涕泪交集,表达出必死之心,同时又不放心国事和抗金大业。

他劝谏赵佶,西军赖于种师道和刘延庆,东军(青州军)赖于王霖,中枢赖于李纲吴敏宗泽,当号令天下勤王,全民抗金,拱卫大宋社稷江山。

然而,赵佶看到张叔夜的泣血遗书,并未生出什么感动之心,更未曾提升半点的抵抗金兵的勇气和壮志,而是吓得浑身瑟瑟发抖,丧尽大宋皇帝的体面。

滑州破,金兵五日内可达京师!

兵临城下。

京师因为张叔夜的这封遗书奏报而再次震动,朝中鼓噪皇帝南迁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

但终归还是李纲等人为首的主战派占据了主流。

这个时候,李纲和吴敏以及宗泽,才真正意识到,王霖之前为什么要斩杀一些骨子里畏惧金人的朝臣。

宗泽执掌防御和兵权,城中固然混乱,却也不至于发生动荡。

只是越来越多的宗室、权贵和商贾,要求离开东京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赵佶更是百般威胁,逼迫李纲吴敏放行。

越是高门大族,越是不想等死。

就连韩家,都先后几次派人暗中与京城禁军主将关胜交涉,想要关胜网开一面,任韩家嫡系携财物逃离京师。

关胜怎能同意。

延福宫,龙德殿。

赵佶一反常态召集大朝会,在朝会上急切讨论举朝南迁之事,得到了以户部侍郎唐恪为首的一批高官、文臣的赞同。

此人是当世名臣,文臣中的清流领袖,哲宗绍圣元年的进士,初时任屯田员外郎,后升任户部侍郎。

还有尚书左丞耿南仲。

赵佶真的是有些急了:“李相,吴相,汝霖,金人眼看就要兵临城下,此时若再不走,我大宋亡矣。”

李纲叹息:“官家,京师城高壁垒深厚,我军以逸待劳,足可防御金人数月之久。今我大宋宗庙、社稷均在京师,若一旦弃之,落在金人手上,我大宋神器何存?”

吴敏冷然道:“官家,臣以为,京师绝不可弃!当此国难当头,号令天下勤王,可若朝廷逃离京师,必丧失天下人心!”

宗泽更是冷笑起来,当面顶了回去:“请问官家,南迁?南迁至何处?南京应天府?”

“东京距应天府数百里,金人弹指可至。”

“继续往南?东南财赋关乎我大宋根本,若让金兵大军南下,我东南半壁不保,而失去了东南财力支撑,大宋便将名存实亡!”

宗泽最近对这个官家越来越不满意,话语中的嘲讽溢于言表。

唐恪终于还是站了出来,他环视李纲三人淡然道:“李相,吴相,汝霖,请问,若朝廷倾覆,官家沦落金人之手,社稷何存?”

唐恪提出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那就是若是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都被金人俘虏,大宋社稷还存在不存在了?

不能不说,这就相当有技巧了。

与赵佶迫切想要逃命相比,唐恪的话更具备“正义性”和“合理性”。

简而言之,他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保全大宋朝廷和大宋社稷。

耿南仲立时附和道:“官家,臣附议。当今金人势不可挡,京师危在旦夕,我大宋朝廷当即刻南迁至应天府,号令天下勤王,才为万全之策。”

赵佶大喜,连连点头道:“两位爱卿所言甚是。”

李纲缓缓道:“官家,南迁之计,实乃祸国殃民之策。臣以为,京师可守。目下,京师防御充足,粮草齐备,而金人不擅攻城战,只要朝廷坚守数月,必能引来天下勤王之师,金兵必败!”

吴敏也坚决道:“官家,南迁绝不可能。朝廷仓惶南迁,金人趁虚而入,不要说东京要沦于敌手,就算是应天府都保不住!万万不能南迁!”

在抵制南迁、主张抗战的立场上,李纲、吴敏和宗泽的态度非常坚决。

宗泽更是往前一步,怒视着唐恪和耿南仲冷笑:“畏战者,必为亡国之奴!”

唐恪和耿南仲反唇相讥,旋即引起一群文臣的附和。

双方吵吵嚷嚷,龙德殿沸反盈天。

……

且不说京师朝廷上的南迁之争。

王霖率军与金兵在滑州的大决战,几乎将河北、河南和山东境内活动的金兵全部吸引过来,这当然也与完颜宗望紧急下达的军令有关。

完颜宗望麾下万户讹里朵率万骑进攻济南,十日不下。

此时的济南府城守军之首便是花荣,黄信则率两万伏虎军镇守淄州,牢牢守住金兵北上的关口,力求确保青莱安全。

青州军的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