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1331章(1 / 2)

加入书签

力学诞生!

黄昏和吴敬刚准备走,一位一直沉默的太学博士,名叫牛惇,字思檀,和黄昏的年纪一般大小,忽然开口问道:“黄使,为何东西会从高处往低处落,那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否也和这个一样的道理?”

东西从高落地。

水往低处流。

千百年来,这都是一个常识,但却没有人去研究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牛惇刚才听到黄昏那么一说后,求知的欲望被打开了一扇大门。

他忽然觉得,这里面的东西,其实不比写文章枯燥。

很有意思。

黄昏顿足,回身,看着牛惇,“我最近也在钻研这个问题,你若是也对此感兴趣,近几日我会来找你,对了,你擅长什么?”

牛惇很是自信,笑道:“无所不通,但无一精。”

黄昏乐了,“就你了。”

转身,带着吴敬去往乾清殿。

朱棣只知道黄昏要去太学里和吴与弼研究教育改革的事情,哪里知道黄昏整了个数学出来,本能的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学派。

算学方面的学派——怕不是搞耍的。

算学确实不受重视。

就这玩意儿弄个学派出来,也不可能如程朱二人一样成为大家。

不过黄昏提出的要求朱棣还是满足了。

恩赐吴敬同进士。

同时除太学博士,不过只是虚名,暂时不在太学任职——毕竟吴敬现在自己都还没掌握黄昏开创的数学,让他去传道受业,有点不现实。

吴敬现在也还没有声名。

吴敬已经懵逼了。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越过秋闱直接成了同进士,还成了太学博士——这就入仕了?

原因就因为自己愿意跟着黄昏学习数学?

简直匪夷所思。

吴敬现在终于明白那句朝中有人好办事的话了。

从朱棣那里离开,重回太学,人都已经散去,只剩下吴与弼和牛惇两人在低声议论着什么,看见黄昏和吴敬归来,吴与弼看着吴敬起身道:“怎么着了?”

吴敬笑了笑,被黄昏抢先道:“还能怎么着,同进士,太学博士。”

吴与弼摇头,“陛下对你真是言听计从。”

黄昏哈哈一乐,“这倒不是什么事,主要是现在人才压力大,有人愿意跟着我学数学,继而推广数学,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当然,吴敬也算不错。”

说到这里眼角余光观察牛惇。

发现这位同龄读书人听到自己说吴敬入仕升官后,脸色依然平静如水,没有丝毫羡慕嫉妒恨,暗暗点头,就他了。

搞学问的人,不能有太强的功名心。

这点上来说,吴敬还需要再淬炼,之前在乾清殿就喜形于色了,不过不伤大雅,毕竟吴敬还年轻,刚及冠的人,心境都还没成熟。

对吴与弼道:“与弼,我事情比较多,关于吴敬学数学的事情,前期有些东西需要你帮我教导他一下,主要是让他掌握你编的那个字典里的新字符。”

吴与弼编写的字典,主要是简化了一些繁体字,同时采用了注音法。

这和“反切法”是截然不同的方法。

更清晰明了。

但是二十四个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黄昏教给了吴与弼,吴与弼也完美掌握了,这本字典将来一旦推广,吴与弼必将留名青史。

数学中也要涉及到这些字母,比如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方面的。

所以吴敬的第一步,是要掌握这些字母。

吴与弼笑道:“善,若是吴敬愿意,我便将编写的字典推荐给他罢,一方面学习数学,也可以同时掌握新的字典,将来推广新字典,也是得力助手。”

黄昏大笑,“好。”

看向牛惇,“你其实也可以和吴敬一起,学习这些东西,对于咱们将来的研究,都是必须掌握的东西,不过现在么……你跟我走一趟。”

牛惇想了想,“请稍等,我去拿笔和纸。”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片刻后牛惇返回,手上拿着宣纸和鹅毛笔——因为黄昏在时代商行推广鹅毛笔,现在这玩意儿已经风靡了整个读书人圈子。

这玩意儿是速记的利器,但是书法艺术性确实乏善可陈。

两人出了国子监。

黄昏边走便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善于思考,并从中发现道理,再运用到生活之中,从而不断的进化,所以很多时候,在我们司空见惯的常识中,蕴含着深奥的原理,只是我们都没想到而已,我最近钻研的项目,除了数学外,还有一门学问,也已有了雏形,现在还需要王景弘航海归来验证而已。”

这一次王景弘出海,朱棣听从了自己的建策,让大明舰队分成两支,从苏州出发,一支舰队北上,一支南下,都按照星象图,尽量走直线。

这是要验证脚下大地是个球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