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311章(1 / 2)

加入书签

天子想重开北疆榷场?

可真的选择重开,那又该怎样避免类似通敌案的情况?

毕自严神情凝重,心里却思索起来,当前大明在辽东那边,整体优势很弱,建虏八旗之势已起。

若是真的恢复北疆榷场,那时间一长的话,岂不愈发对建虏八旗有利?

看着沉默不言的毕自严,负手而立的崇祯皇帝,很容易就洞察到其心中想些什么,但大明这种简单粗暴的关闭榷场,被动的对建虏八旗贯彻经济制裁,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太过于简单粗暴,明显就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这北疆榷场一关,家贼硕鼠争先卖国牟利,蒙古各部失去贸易渠道,唯有年年侵袭劫掠北疆。

“毕卿,朕打算重开北疆榷场。”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神情正色道:“但现阶段只开张家口堡一地,之后怎么增开,要根据情况来定。

但是重开榷场,并不代表什么东西,都能带到榷场去贩卖,国朝这边,必须加强对榷场的监管力度。

同时朕打算赋予内厂和锦衣卫监察权。

为了方便榷场管理,朕有意创立榷场十三行,明确各项制度,划分准卖品和禁卖品,有户部直管,详细的章程,朕都写明了,毕卿你可以先了解一下。”

针对重开榷场,执行经济制裁一事,崇祯皇帝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否定了,从内廷抽调太监群体,全权接管榷场的想法。

万历朝外派镇守太监,所产生的前车之鉴,那是历历在目的。

内廷的太监、宦官群体,离开了大明天子的视线,就是一群狼,自身加持的光环,纵使是再好的人,那终究有被腐蚀的时候。

说到底被阉割的宦官,心理都是扭曲的。

“陛下……这个榷场十三行,真真是不错的解决良策啊。”

毕自严翻看过手中文书,双眸微张,对崇祯皇帝说道:“若能做好此事,牢牢监察住榷场十三行,敢有通敌者直接逮捕,抄家处决,并重金惩罚该行商贾,行连坐之实。

那么重开的榷场,就能有效避免禁卖品被暗中售卖出关,而那些个准卖品,又能以高价削弱蒙古各部、建虏八旗的底蕴。

此策甚善!

若真能推行起来,国朝每年至少能增两百多万两的税收!”

大动作(2)

‘增收两百多万的赋税?你也太小觑草原贸易的潜力了。’

崇祯皇帝暗暗摇头,显然对毕自严所说并不认可,就算榷场十三行,日常管理归商贾负责,但若是能调控的好,每年税收和入行费,少说能有三四百万两银子。

最最重要的一点,重开北疆榷场一事,能叫大明获取优良战马,这才是崇祯皇帝最看重的。

能用经济的手段,去达成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双获益,哪怕是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贪污腐败、勾结建虏、权钱交易等事,崇祯皇帝也是能够接受的。

人嘛,爱财是本性。

但有命去赚,不代表有命去花!

每年给内厂和锦衣卫,都明确定下指标,宁错杀不放过,用一次次的铁血锄奸,去告诉大明上下,违背国朝意志,违背国朝法纪,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见崇祯皇帝摇起头来,毕自严露出诧异的神情,他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但创设榷场十三行,的确是一良策啊。

治理地方这是大明官员的强项,但是涉及商业的事情,却并非大明官员的强项,而半官半民性质的榷场十三行,却有效的结合了起来。

“毕卿啊,重开北疆榷场,创设榷场十三行一事,就叫户部专办了。”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向毕自严说道。

“具体该怎样操办,该如何筛选榷场十三行人员,你要多操些心,叫国朝税收能多增收些。”

毕自严拱手道:“臣领旨!”

在小农经济的背景下,想叫大明官员队伍中,找一些精通经济领域的人才,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没有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前,先用半官半民性质的机构,顶替国朝的实际需求,是崇祯皇帝深思熟虑后定下的。

治理地域庞大、情况复杂的大明,想摆脱文官群体,靠自己一人就治理好,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新政不是一天能推行起来的,是需一个前期积累的过程,在此之前,崇祯皇帝要用各种办法,达成朝堂上的制衡,大势上的相对稳定。

其实在不知不觉间,崇祯皇帝已为大明脆弱的财政,增设了两项财源,一个崇文门税关,一个榷场十三行,这都是能稳定提供税收的。

倘若这两项事宜,都能一一落实到位,虽不能解决大明全部问题,但至少也能解决部分燃眉之急。

看着毕自严离去的背影,崇祯皇帝眉头微蹙,指向王承恩说道:“王伴伴,榷场十三行这边。

你们内厂要筛选些可靠的商贾,并加入到这里面去,日后内厂所辖的作坊和厂,量产的棉布、盐糖等准卖品,一部分要售卖出关,以换取优良战马,还有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