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3687章(1 / 2)

加入书签

现在刘晋老来得子,这一下子就又觉得自己年轻有活力,这一时半会又不想辞官了,既然年轻,那就还可以继续再干几年。

心情大好,精神抖擞的刘晋,这上朝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得出来,心里面也是都在猜想着刘晋是不是有什么好事,貌似已经有些年没有看到这样的刘晋了。

乾清宫尚书房内。

“陛下,户部气象衙门根据去年冬天的寒冷天气以及目前我大明各地的气温情况和降水情况,推测今年我们大明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将迎来大范围、大幅度的农业减产情况!”

户部尚书童瑞将自己户部麾下气象官员推测出来的情况向正德皇帝进行了汇报。

气象官这是在刘晋的建议下设置的一个崭新的官职,其主要的职责就是监控大明乃至全球的气象情况,从中总结经验,提前就对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进行预报、预防。

尽管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的气象卫星,无法说对气候等进行精准的监控。

但是想要预测天气、监控气候,依然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在刘晋的支持下,大明在全大明各地、全球各地都建立了数量极其庞大的气象站,这些气象站的主要职责就是记录当地的气温、降水、地震、台风、火山等等气象相关的信息,然后再通过电报汇总到大明京城这边来。

京城的气象官员就可以根据各地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大致的能够推断出一些气象天气出来。

比如北方地区,从北方草原省、辽东省、陕西、山西等省的气象站观察到天气呈现出明显的往南快速下降的气势,那么就可以推断出这是出现了寒潮,可以提前就对即将面临寒潮的区域发出预警。

再比如南方地区,每年都有一次的梅雨,通过往年对于梅雨时间、地点、降水量的监控就可以大致的摸清楚梅雨在大明各地降临的时间和顺序。

根据这个规律就可以对梅雨的到来进行预测,比如这个梅雨在南方如果停留的太久了,那么到了北方的时候降雨量就会比往年要更少,北方地区就有可能会出现干旱。

反之,如果梅雨在南方地区停留的时间太短了,那么南方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而北方地区则是会出现洪涝灾害。

通过这样的办法基本上就可以对天气进行预测,提前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准备和预防,减少损失。

这个时期是处在小冰河期时期,天气经常都会出现异常,对方方面面的影响都非常大。

在弘治三十七和三十八年的时候,全球范围内就迎来了大范围的极端气候,导致全球的粮食都大幅度的减产。

在欧洲地区,欧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大饥荒也一度导致了黑死病的爆发和流行。

最后还是大明帝国这边,为了倾销自己的粮食,所以也是大规模的以便宜的价格向欧洲这边倾销粮食,这才解决了欧洲的大饥荒,否则欧洲这边还不知道要死多少。

小冰河期极端的气候也是时常的上演,这几年大明帝国还算是风调雨顺,这都让刘晋差点忘记了现在是处在小冰河期了。

出于对小冰河期的高度重视,刘晋在多方面都进行了准备。

一方面是大规模的发现机械农业,占据全球几个重要肥沃土地的大明帝国,大力的发展机械化耕种的农业,让大明帝国的粮食产量非常的充足,一年种出来的粮食足够吃几年。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不断的发展科技,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兴修水利和铁路、公路,大大的提高了大明帝国应对灾害的能力。

这最后就是建立气象预警制度,在户部之下设置了一个衙门,气象衙门,专门用来监控和预测天气。

通过在全大明乃至全球范围内设置的大量的气象观测站,再借助电报和电报,对于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情况都可以有一个掌控和预测。

很显然,这些都是抄袭后世的东西了。

但其作用也是非常显着的,气象衙门这边越来越发挥出自己的重要作用。

在大明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南洋地区,气象衙门设置在南洋各岛屿的气象站都能够监控到台风的出现和可能经过的区域。

再通过无线电报可以早早的就对即将经历台风的地区发出预警,这极大的减少了大明的损失。

别的不说,自从建立这个制度以来,大明帝国在东南海岸和南洋地区出事的船只就大大减少。

因为可以预测台风的方向、位置、强度,提前做出预警,这船只就可以提前进行规避,要知道这个时期,海上的船只出事跟台风是有着很大的联系,东南沿海和南海地区每年都有船只因为台风出事。

再比如每年最为重要的梅雨。

通过南方各地的气象监控站就可以大致的知道梅雨的情况,如果在南方停留过久,那么北方地区各地的水库就可以提前就开始蓄水,蓄积更多的水用来干旱时浇灌。

如果梅雨在南方停留的时间太短,那么北方地区的水库就可以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