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269章(1 / 2)

加入书签

赵温也道:“臣以为刘艾之言有理。汉家子民尚在水火之中,子弟未能普及圣人德泽,教化四夷未免仓促,有舍本逐末之嫌。且陛下选拔儒生,于杨定军中教士,成败尚未可知,似乎不宜急于推广。若果有成效,凉州虎狼之卒尽为忠勇,有迹可循,以据可依,再教化四夷,可出力少而功倍。”

刘协沉吟片刻,看向众人。

众人纷纷附和。

刘协退了一步。“诸君所言,诚为忠耿之言。虽然,事不可急,计不可缓。诸君当有所谋划,逐步推行。司徒,这件事就辛苦你了。”

赵温无可推却,躬身领命。

“民生凋残,宫室可以缓一缓,学舍却不能荒芜。司空多费心。”

张喜刚要说话,杨彪说道:“陛下,司空世为宿儒,尤善教化。孝显时,其曾祖故太尉酺曾为四姓小侯开学于南宫,其兄故司空济亦曾侍讲光华殿。臣以为,可使司空主持教化一事。”

没等刘协反应过来,赵温说道:“臣附议。”

张喜顿时急了,刚要说话,杨彪又道:“陛下不修宫室,而兴学舍,重教兴学,诚为圣王事业。我等虽老,亦当尽绵薄之力。”

张喜立刻闭上了嘴巴,垂下了眼皮。

刘协眉梢轻颤,欲言又止。

杨彪这老狐狸,一顶高帽子,压住了他和张喜两个人。

于他而言,不大兴土木,可以避免窘迫的财政进一步恶化。

于张喜而言,不兴土木,负责水土之事的司空就没有实权可言。

所以明知教化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张喜也只能应下。

见张喜接受了任务,刘协随即与他们商量。

教化所有匈奴人的事可以慢慢计划,教化呼厨泉的事却不能拖延。呼厨泉有家难归,这正是进一步收服南匈奴的机会,也是稳定并州北疆的难得机遇。

如果能将呼厨泉驯服,再扶持他为单于,至少三十年内之内,南匈奴不会出现重大变故。

将来进一步教化、融合也有了基础。

对刘协的这个方案,公卿大臣都表示赞同。

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张喜的头上。

赵温教李式,他教呼厨泉,公平合理。

坐在山坡上,刘协与公卿大臣商量着朝廷大事。条件虽然简陋,气氛却还算活跃。冲突、分歧不少,有时候甚至很尖锐,但有基本的共识垫底,整个会议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虽然士孙瑞还没有最后拿下范先,但是有卫固的先例在前,范先请降已成定局。

赵温等人建议,对范先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

人尽量少杀,但财产尽数剥夺。

原因很简单,叛乱是大罪,不多杀人是天子开恩,抄没家产,不让他有再次生事的能力,却是必行之事,而且天经地义。

这对其他人也是一个警告。

当然,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朝廷现在穷得丁当响,等着河东豪强的家产续命。

识相的赶紧捐献,不用全出,朝廷还有官职赏赐。

不识相的,别怪朝廷翻脸,抄家灭门。

反正理由是现成的。

皇帝大驾光临河东,你不来迎驾、贡献,眼里还有朝廷吗?

对这些久经官场的老臣来说,要找点理由整人,真是容易得很。

以前不做,不是不会,是不肯。

如今天子落难,节衣缩食,他们跟着吃糠咽菜,苦不堪言,再不出手就说不过去了。

有君臣大义在,他们干得心安理得,名正言顺。

刘协心情不错,请他们吃了一顿野味烧烤。

趁此机会,太常王绛出面,众臣附议,请天子回城。

新年将至,要举行各种典礼,缺了天子不行,在野外也不合适,还是回城里方便。

这一次,刘协没有再拒绝。

但他提出,回城之前,朕带你们去个地方。

——

安邑城西北有一个独立的小城,据说是大禹称王之处,故称禹王城。

夏禹已成传说,这座小城如今是铁官的官署。

裴潜已经在这里忙碌了大半个月。

奉命协助杨奉进驻河东后,裴潜建议杨奉率兵进驻盐池,他自己却接管了铁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临机制宜是他的权力。

但得知天子对杨奉不满后,裴潜清楚,自己那点小心思瞒不过天子,必须加以补救。

所以这些天,他不敢有丝毫大意,软硬兼施,恩威并用,迫使铁官满负荷运转,炉火日夜通明。

得知天子将带着公卿大臣来铁官视察,裴潜命令所有人工匠、刑徒轮班,进行个人卫生的整理,又对铁官内外进行了清扫,尽可能做到干净整洁。

对那些有可能对天子造成威胁的刑徒,他也一一调离,不让他们有任何生事的机会。

对天子最为重视的马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