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398章 来自李世民的感触(1 / 2)

加入书签

新船的建造在李元景的授意下很快开始。

由于前面已经有了经验,加上这艘船的规格要小很多,很多地方处理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

所以这艘船的建造速度很快,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龙骨便铺设焊接完成,比之前快了一倍不止。

而李元景似乎也不想耽误太多的功夫,所以计划在四个月内让这艘船下水试航。

是的,四个月!

听起来就挺吓人的!

但事实上真的很难吗?

并不难!

现在造船跟后世造船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很多技术都没有后世那么先进,但很多东西也没后世那么复杂。

为了造这一艘船,单单只是船工,李元景就召集了三千人,一千有经验的带着两千没经验的,一个人带着两个人,老手负责上手操作,两个新人负责配合学习。

整个船坞,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几乎全部都是人。

安装外部装甲的场面才是最为壮观的,船工将船围了整整一圈,大家并排往上铺。

而一块钢板的规格是长两米,高一米,外面两组负责外部焊接,里面两组则负责内部焊接,就算费时费工,半天的时间也能接好这一块钢板。

而这也就意味着,半天的时间他们就能铺设好一层,一天铺两层。

同样也意味着,一天时间能铺设两米高度的外部甲板,而这艘船才多高?满打满算,船身高度不过七米左右,而整体高度不过十来米,最高处二十多米,不过这个可以忽略不计,那是瞭望兵的位置。

也就是说,时间算的紧张一些,三天半就能铺完外部装甲,算的宽裕一些,五天也足够了。

当然,时间短并不意味着质量不行。

如果放在后世,在不考虑铺设电缆等电子设备的前提下,调派三千人来建造一艘五千吨级的战舰,这个指的是最终的总装,恐怕要不了两个月就能让他下水。

若是在极限一些,采用分段建造模式,所有材料充足不需要等待的情况下,恐怕一个月就能下水。

看似时间短,但其实工时却并没有节省,一块外部甲板虽然只用了半天就搞定了,但这却是四组十二个人忙活了半天的结果,这么一算的话,一块外部甲板的工时差不多就是七十多个小时,整个外部船体甲板一共两百多块,算下来单单只是船身外部甲板就用了一万八千多个工时呢。

虽然看似人力太过浪费,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李元景还等着后面下饺子呢,不尽快培养点人出来,拿什么下饺子?

……

时间来到了贞观十年的七月份,距离李承乾来到海州已有三个多月。

而李承乾也在两个月前离开了海州,回长安继续去完成自己的深造。

而早在三个月前就决定要来海州的李世民,直到现在才终于踏上了海州的土地。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李世民就出发了。

但皇帝出来一趟不容易,总不能为了赶路而赶路,大好的江山,总要视察一番的。

于是,中间李世民在各地都停留了一阵,在洛州停留了五天,用于视察各地,其他大小县城也多多少少的听了一天或者两天。

自从登基以后,李世民也很少离开长安,这一次出行反倒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虽然纸面数据李世民一直都很清楚,但有些东西从纸面上是看不到结果的,只有当你亲自站在这里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这里的一切所带来的震撼。

走在平稳的长洛新官道上,不受任何天气的影响,没有尘土飞扬。

李世民虽然没有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但是在路过某处的时候,还是能看到聚集在一处的大量人群。

几乎每隔一段就能看到这种场景。

李世民自然知道这是为什么,皇帝车队前行,前面是有禁军开路的,所有出现在这一段的人,都需要进行临时管控,什么时候皇帝过去了,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走。

所以这一路上李世民走的是专用道,除了他的车队和护卫以外,没有任何商业队伍。

但是单从这些商队聚集频率来看,李世民也能看到大唐商业正在迅速发展的前景。

更不要说在潼关的时候,李世民还查看了潼关的入关记录,平均每天都要有不下于四五百支商队进出潼关。

出了洛州再往东,这种美好的体验就没有了,因为新官道就到这里。

从水泥路上下来,让李世民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

这一路上李世民可谓是吃尽了苦头,但看到海州似乎并不属于洛州的商业,李世民却不由的皱眉道:“这里为何会有如此繁华的商业?”

“陛下,这里的商业并不像您看到的那般繁华,与长安和洛州相比,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前来迎接的海州都督连忙解释道。

“哦?有何不同?”李世民倒是有些好奇,遍地都是店铺,虽然目前来看人并不多,但若是没有客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