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lwshuwu.com

第16节(1 / 3)

加入书签

城外的漏泽园实在是个偏远的所在。

入京讨生活的外地人多,京城无依无靠、孤身过世的人也多。漏泽园原本是城外一处无主荒地,被朝廷圈出十顷地亩,无原籍可去的良民可以拨八尺地安葬容身。

“那地界阴气。”杨婶子心有余悸,“上次棺木送葬,乡邻们领着阿织去了一趟,阿织吐得死去活来,我也大不舒服,听说应嫂子你回来还犯了眩晕?该不会冲撞了阴煞气。还是要阳气旺的男丁跟车的好。”

杨家当家的重病瘫在床上,铜锣巷都知道根底,杨嫂子说,“要不然,叫我家小子跟去。就是年纪小了些……”今年十三,瘦猴似的后生,个头还没应小满高。

应小满在堂屋里喊不用。

“出城颠簸几十里地,杨家小弟上次吐得也凶。娘身子不好,别被阴煞气冲撞了,回来又犯眩晕。我自己带着阿织去。”

这下义母和杨婶子齐声慌忙喊不妥当:“我们领着阿织小丫头跟去,都生怕被人半路上拉走拐卖了。你一个水灵灵的小娘子家再加个小丫头去那等荒僻所在,更不安全!定要个大人随你们去。”

西屋紧闭的窗户不知何时打开半扇。

七郎坐在窗边,从敞开的窗棂里露出半个身子。“我可以跟去。”

义母即刻说,“不行!”

杨家婶子喜道:“蛮好!”

两步同时出口,杨家婶子一愣,纳闷说,“乡里投奔来的自家亲戚,又是个年轻力壮的男丁,正好出把力。为啥不行?”

义母否认的缘由说不出口,拿眼连觑应小满,指望女儿寻个由头推了。应小满从堂屋里探出半个脑袋,大声说,“挺好的。就这么办罢。”

义母:“……”

西屋又传来第二句,“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我跟车去漏泽园,若遇上了难缠事,可以帮把手。”

说的很有道理,义母最终点了头。

大清晨从南门出城去,道路颠簸崎岖,阿织吐了两场,小脸苍白,恹恹地靠在应小满怀里。

等寻到地界,果然遇到了难缠事。漏泽园的看守吏人说没空,要她们在园子外等着。

据说今早京城里来了贵人检视漏泽园丧葬事宜,等候入园的百姓排了一长溜。

仲春天气渐渐热了,阿织路上有点中暑,喝几口水又哇地全吐出来。义母慌忙找遮阳的阴凉地。

漏泽园地方荒僻,附近连遮阴的树木都没有,园门里头倒是搭起一溜排的遮阳棚子,此刻棚子里空荡荡的,义母只问了一句便被赶回来。

按看守吏人的说法,那是专门给前来检视的贵人休憩用的,寻常百姓家哪需要遮什么阳。

应小满抿了下唇。脱下斗笠,挡在阿织苍白的小脸上。

姣好的眉眼五官现在阳光下,仿佛砂砾卵石中闪烁耀眼的美玉,周围嘈杂的闲话抱怨声响倏地一静,四面八方的视线聚集过来。

片刻后才陆陆续续有声音惊叹,“好生标志的小娘子!”

应小满自小被人看惯了。她在鱼市卖鱼杀鱼时,周围层层围观的人更多,也不耽误她做生意。

她轻拍阿织的后背,乌黑眸子若有所思地盯着漏泽园紧闭的木门。

木门瞧着不怎么牢靠。一脚踹过去应该就能踹倒……

眼前视野忽地一暗。七郎脱下斗笠遮在她头上,起身去寻看守差吏。

看守差吏原本昂头挺胸地背手站在门边,上下扫一眼七郎身上的蓝布袍子,张嘴便呵斥。

七郎和他说了句,看守差吏的眼神渐渐变了,挺胸抬头的姿势不自觉地佝偻起来,变成腰往前弯,脸上堆了笑。

七郎抬手遥指了下门内的遮阳棚子,看守差吏露出为难的表情,两边又交谈几句,差吏露出苦瓜似的神色,主动推开小门,示意门外等候的百姓可以入园了。

七郎走回来道,“谈妥了。带阿织去遮阳棚子里歇一歇。”

应小满抱着阿织往里走。

这回不但没有阻拦,看守差吏还一口一个“体恤弱民”,“小人分内事”,殷勤把人迎进棚子里去。门外等候的百姓们蜂拥而入。

遮阳棚子下阴凉许多,几人一起帮手,蘸水给阿织仔细擦拭几回额头手背,小丫头终于能喝进水了。

这边放下心,应小满的好奇心再也遮不住,斗笠拨起三分,仰头转向七郎,一双眸子目不转睛。

七郎被她看笑了,主动坦白。

“守门差吏说今日有审刑院的贵人前来督查,喝我退下。我问他来的是审刑院下属哪路官员,知院官?还是详议官?差吏的气势顿时弱了七分。我又和他说,我是御史台的言官,今日微服前来漏泽园,督查的正是审刑院。”

应小满听明白了,悄悄说,“你胆子好大。装官儿骗人呐?”

七郎悠然搭着凉椅扶手:“吏人并非朝廷官员,好骗得很。说几句官场里的行话,再背几段漏泽园看管律令与他听,他便信了。”

“漏泽园原本就是官家惠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